第16章 大津巴布韋的千古懸念(1 / 1)

距離津巴布韋南部維多利亞堡東南大約27千米,靠近凱爾湖處,有一個名叫大津巴布韋的古建築。人們至今對它的來曆眾說紛紜。說起大津巴布韋的發現,得首先提提獵人倫德斯。

倫德斯的驚人發現

公元1868年,葡萄牙獵人亞當·倫德斯到凱爾湖邊狩獵。一天,他追逐一頭野獸,穿過了一片樹林。忽然眼前一亮,在一片開闊地前麵的小山坡上,他發現了一座黑黝黝的城堡。

倫德斯小心翼翼地走進這空無一人的古城堡,好奇地打量著。這裏已成了廢墟,根據依稀可辨的字樣可知,這裏原叫大津巴布韋,在當時曾是一個熱鬧的去處。倫德斯看到:大津巴布韋有一個橢圓形的建築物和一個如同衛城一般的堡壘。整個大津巴布韋的建築異常精致和整齊:橢圓形的建築物實際上是一座小城,城牆高9米,長256米,牆壁是用堅硬的花崗石砌成的,石塊排列得非常整齊,雖然沒有采用任何粘合劑,但石塊與石塊接合得很嚴密,城的東、西、北三麵各有一扇門,門的頂部用花崗石砌成拱形。令人費解的是,小城的東南部還有一道平行於城牆、與之相隔1米左右的石牆。牆與牆間的通道竟有100米長。通道的盡頭是一個半封閉的院子,院子裏豎著一座9米高的錐形石塔。

小城外麵的懸崖上,古人們找出了一條小道,順小道而上可以到達衛城,衛城在小城90米高處,城牆有10米高,五六米厚。登上它,可以鳥瞰四處,將小城看得一清二楚。更令人驚歎的是,小城和衛城的牆上都雕著精美的圖案。

倫德斯回去以後,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朋友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遠近許多人都知道了此事。一時間,考古學家和欲先睹為快的人們全都擁向這片寂靜的山林。

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和研究,大津巴布韋曾經繁榮興起過的說法似乎已成定論。但是,當時的人們為什麼能掌握如此高超的建築藝術?他們又是怎樣懂得幾何學、物理學等高深知識的?還有,他們為什麼要造古堡?造了以後為什麼又要放棄?這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人們。

地質學家的騙局

1872年,一位名叫卡爾·莫克的地質學家來到了大津巴布韋,胡亂發掘一番以後,便萌發了製造騙局的念頭。卡爾·莫克回去以後,竟揚言自己在大津巴布韋有了驚人的發現,弄清了古堡的來龍去脈,他信口胡謅:公元前10世紀,古埃塞俄比亞國的女王,一年好幾次要去耶路撤冷看望猶太國王所羅門。途中,為了便於休息,女王便興師動眾,造了一所橢圓形的行宮,這所行宮就是大津巴布韋古堡,古堡的橢圓形小城,便是模仿女王在埃塞俄比亞國內建造的行宮建成的,而古堡遺址中的衛域,便是仿照所羅門王所住的耶和華殿所建造的。

卡爾·莫克的這些胡言亂語竟使不少人上當受騙,他們不遠萬裏來到大津巴布韋,四處挖掘根本不存在的所羅門王的寶藏。可是,他們連寶藏的影子都沒有看到,這才發現自己聽信了謊言。

一些人以為,沒有寶藏,黃金總能找到一些吧。可是,他們折騰了很長時間,什麼金子也沒有找到,於是便深深痛恨謊言的無恥。

20世紀40年代,一些科學家陸續來到大津巴布韋,再度對它進行詳盡的考察。然而,在對考察結果的評價上,人們又產生了分歧。一些人認為大津巴布韋是來自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成的,而非洲本地人在當時尚處於愚昧狀態,他們根本造不出如此漂亮的城堡。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大津巴布韋是非洲人在中世紀時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的;還有一些人認為,這古城堡是非洲人在外來民族的指導下建成的;而一些阿拉伯考古學家則直截了當地說,大津巴布韋古堡是古代阿拉伯移民建造的,因為橢圓形城堡中那個錐形石塔,幾乎跟阿拉伯的清真寺廟一模一樣,這就是最好的明證。

以後,人們又對大津巴布韋的居民問題展開了討論。有人說,古堡是古代酋長居住的地方,因此最早的居民是古代酋長。也有人說,那兒是古人開采和冶煉黃金的地方。古代居民是那些淘金客。還有人說,大津巴布韋古堡是古代宗教朝聖地。真相到底如何,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50年,幾位考古學家到大津巴布韋考察。他們挖開圍牆的地基,在那兒發現了兩片木頭,這木頭對解謎到底有何意義?它能不能幫助人們揭開大津巴布韋的秘密?人們將這兩片木頭拿去用同位素碳14測試手段進行分析。分析的結果表明,這種取自登布提樹的木片的年齡在1250~1450年之間。於是,這些科學家便認為,大津巴布韋古堡建造的年份大約在公元6世紀到8世紀,建造者是當時已具有相當發達建築技術的非洲人。但有人反駁道,木片的年齡並不能代表古城堡的年齡。誰能保證,這木片不是城堡造好後很久才釘下去的?還有,人們很難排除先砍木頭,然後再將砍下很久的木頭從別處移至城中的可能。數不盡的疑問弄得研究者心煩意亂。看來,要解開這些謎團,並不是短時間能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