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自我評價:我最大的魅力是什麼(1 / 3)

第十二章自我評價:我最大的魅力是什麼

我本不是一個特別愛較真兒的人,我經常覺得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要太較真兒了。但我後來發現,我每次事情做得比別人好一點兒,都是因為我比別人較真兒。而很多次勸說自己不要較真兒之後,都會後悔當時為什麼沒有再較真兒一點。我知道有必要承認並接受一些缺憾,但我還是會因為缺憾而惱火。這種惱火,大約是我前進的基本動力。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者,我認為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敢搞。

別人辦不成的事情,你可以做到,才會讓別人服你。

我在韓國公司當主管,韓國人看不起我,我就拿了個全球銷售第三的成績給他們看,用半年時間學會了韓語,他們再看我時的眼神就不一樣了。

還有一件讓我非常驕傲的事,就是我在進入物流這個行業時間不久,就挖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客戶。

那個客戶是美國人,之前和一個非常大的物流公司合作,我們是中國的小公司,在以前,搶這樣的客戶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是我不信邪,敢搞,非要把這個客戶挖過來,每天都給他打越洋電話,有時能打一個通宵。

我不跟他談業務,聊的也都是生活當中的瑣事,吃了沒有,喝的什麼,都是這樣的問題。

我當時的英語口語已經非常好了,他在電話那頭,不相信我是個中國人,中國人沒有那樣的口語。

時間長了,我在電話裏給他講我是怎麼創業的,如何白手起家,這一點打動了他。

因為他也是窮孩子出身,是從一個農場裏走出來的窮孩子,美國也有窮人的。

聽完我的故事,他被我打動了,這樣聊了兩三個月,我要到了他的MSN,接著再用MSN談,然後就拿下了。

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毫無背景的打工仔,居然撬動了美國人的神經。要知道,他與國際大公司的合作已經有很長時間,而且沒有出現過不愉快,按照常理推斷,是不應該被我挖走的。

而之所以能出現這種狀況,大約是我比較堅持,喜歡較真兒。

我本不是一個特別愛較真兒的人,我經常覺得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要太較真兒了。但我後來發現,我每次事情做得比別人好一點兒,都是因為我比別人較真兒。而很多次勸說自己不要較真兒之後,都會後悔當時為什麼沒有再較真兒一點。我知道有必要承認並接受一些缺憾,但我還是會因為缺憾而惱火。這種惱火,大約是我前進的基本動力。

他後來告訴我,他不相信我是個中國人,除了口語非常好之外,還因為我在電話裏經常說對不起。他認為中國人是不會認錯的,打死他他也不會認錯。

我說:“我和其他中國人略有不同,他們出了問題不認錯,但是我會。”

中國人有“不認錯”的傳統,出了問題,往往推給下級,實在推脫不了,就栽贓給天氣。這樣,時間長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胡說八道。

反正皇帝沒有了,說錯了話是不需要砍頭的,也不需要承擔責任。外國人對中國人的這個習慣很了解,門兒清,所以有個教哲學的老師,曾經給他的學生說過這麼一段話:

你們當中有人要當律師,有人當官員,有人當士兵,我說的東西,對於你們要訓練的技能,不管在哪方麵都沒有絲毫用處。但有一點可以向你們保證,上完這個課,你們總能看清人們什麼時候在胡說八道。

這個美國客戶很大,而且是被我從一個知名公司裏挖走的,所以在業內震動很大。

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合作了這麼多年的一個夥伴,居然被一個中國的小公司挖走了,於是開始調查我。

我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呢?因為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往回走,感覺有一個人跟在我的身後,鬼鬼祟祟。

我彎下腰,撿了一塊板磚拿在手裏,問:“你是什麼人,不講清楚,我就把它扔出去。”那人就鑽出來,說:“我是獵頭公司的人,被你挖走客戶的公司派我來調查你,邀請你去他們那裏,待遇是你現在的很多倍。”

我這才知道自己是被獵頭公司盯上了,而且調查結果讓他們很吃驚,他們同樣不相信做這件事的是個中國人。

中國古代有“田忌賽馬”的故事,讓自己手中最差的馬,和對方手中最好的馬一起跑。表麵上看,最差的馬肯定死定了,我覺得,我就是那匹最差的馬,但我不會坐以待斃,我要和最優秀的馬較量一下,誰死誰活還很難預料。

我比較注意生活中的智慧,《康熙王朝》、《亮劍》這樣的電視劇會給我一些啟發,比如作為一個皇帝,應該具有怎樣的大局觀,李雲龍那樣一個粗人,為什麼就能帶領隊伍打勝仗。

也看《動物世界》,動物的生存其實是很殘酷的,如果不想被吃掉,就要有技高一籌的本事,和商界裏的你死我活是一樣的。

當然,我也看一些專業化的書籍,管理方麵的圖書,這是工作需要。也看外國的文學作品,為的是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解讀洋人思維,其實還是為做生意做準備。

人物傳記也看,古今中外,我喜歡看曾國藩,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他做出了怎樣的決策,哪些因素左右了他的想法。

我每月都會給員工買書,《方與圓》、《把信送給加內特》、《細節決定成敗》等等,平均每月花費七百元。

最多一次,我買了三千多元的圖書,整整塞滿一輛出租車。

我對員工看的書是有選擇性的,不會讓他們接觸很消極或者很激進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