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教學篇(1)(1 / 3)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倡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活力。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充分施展和表現才能、取得學習成果的地方。它不僅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而且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成功的一堂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它會激勵學生一生對知識的執著追求。這也是一堂好課的真正價值所在。

習慣1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關鍵,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和保證。為此,教幣需要在課前認真鑽研教材、領會教材意圖,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同時還應做好課前的其他各項準備工作。

其中,學生課前準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條件。因此,學生課前準備應該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布置好學生的課前準備,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布一課前預習、引領自學方向。

2.落實學具準備、創造學習條件。

3.安排休息時間、做好精神準備。

案例一

剛開學時,當上課的音樂聲響起,我進教室時,有的學生還在教室外麵追逐著,有的學生則在教室裏嬉鬧著,有的學生在位置上開始準備書本、鉛筆等。隻有少數幾個學生坐得很神氣在等待著老師的到來。我知道,對學生來說光去責罵、批評他們是沒有作用的。他們年紀都還小,都很愛玩。

因此,當下課後,他們就急著出去玩了。到上課的音樂聲響起後,才想到準備學習用品,甚至有的學生才想到要去衛生間,或者想要喝水。而老師等到所有的學生都準備好開始上課了,時間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幾分鍾了。所以教師必須要進行課前準備這方麵的訓練,直到每個孩子都能自覺地做好課前準備。

我製定了三個要求。要求學生在課間必須做到:

1.下課後整理擺放好上節課的學習用品,準備好下節課的學習用品,要求把數學書擺放在課桌的兩邊,準備好兩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把尺子。

2.如果要去衛生間或喝水應該在課間完成。

3.聽到上課音樂響時,要快速、安靜地走進教室,坐在座位上,身體坐直、坐正,眼睛看著前方,不和同學講話,等待老師的到來。

剛開始的幾天,總是有學生忘記準備啊,或者音樂響後和同學在講話啊。對於沒達到要求,給予批評、教育,我也請學生相互注意提醒,度時表揚做得好的學生。現在,三個星期下來,學生對於課前準備這一習慣,已經做得比較好了。

教材隻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學生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設計。

案例二

在備《買文具》一課時,我發現學生對於小數一無所知,教學起來難免有困難,我想到學生都有買東西的經驗,而購物所接觸的價格與小數息息相關。所以,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利用自己的零花錢在父母的陪同下親自去買一件帶有價簽的小商品(最好是文具),然後帶到課堂,學生一下子興致就來了。課上,我讓他們彙報自己商品的價格,他們看著價簽都不會讀上麵的小數,但他們能夠很快說出是幾元幾角,我緊緊抓住這個契機,告訴他們小數的讀法,進而介紹小數,他們很自然地接受了小數。在進行小數與元角分的互化時,我讓每人重新讀價簽並讓其他人寫出這個小數,指名完成互化。我增加的情境被我充分利用,達到了預期效果,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情境”這一理念。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隻有精心地做好課前準備,才可能在上課時胸有成竹地麵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人,隻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更有效。

習慣2營造積極地學習氛圍

作為教學的軟環境,課堂學習氛圍是課堂裏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體。積極的課堂氛圍是融洽與和諧、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鬆與嚴謹的有機統一,不但有利於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會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因為課堂氛圍會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語言、表情或動作而感染熏陶他人。同時,課堂氛圍也會使許多學生追求某種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學生間發生連鎖性的感染,促使學生追隨它,發揮了統一學生行動的功能,以及創新功能。

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首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良好的環境能夠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麵的完善和發展。一個良好的環境,能夠讓人在一種自我、自主激勵中,不斷地發現並努力獲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識與技能。

在學校裏,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室是學生、老師、教材之間對話的場所;教室還是讓學生、老師乃至教材發生變化的地方一學生在這裏得到發展,教師在這裏得以提高,教材在這裏逐漸變老……教室難道不可以是一個染缸?教師難道不能在教室這個大染缸裏把學生染的色彩斑斕、充滿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