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瓊終於在被圍了半月之久後采取主動攻擊,由寧天遙親自帶兵,與慕辰百萬雄師對決。慕辰在心中暗自嘲諷他不自量力的同時下定決心:這一次,一定要殺了寧天遙!隻有殺了他,林蘭音才有可能回到他身邊,隻有殺了他,他才能成為林蘭音心中唯一的存在!
於是,抱定這樣的信念,他連多餘的腦子都不願意再費,一心一意跟寧天遙死磕到底。寧天遙迎戰,他便與他對抗,寧天遙逃跑,他便窮追不舍。他心中唯一的信念便是殺了他,即便損兵折將,即便付出再多代價都是值了的!
一路追擊幾百裏,追到寧天遙的軍隊隻剩下寥寥無幾的數目,慕辰的大部隊終於迎頭趕上,將他們包圍其中。混戰瞬間爆發,甚至連他自己都沒反應過來兩軍就廝殺在一起。慕辰站在戰場的最外圍,這戰爭就像與他毫無關係一般,然而恰恰一切都是他挑起來的。他冷眼旁觀著眼前的一切,悠閑自得的瞧著自己的人將寧天遙圍住,他們攻擊他,刺傷他,每一下都讓他覺得痛快無比,卻又不免擔憂。
若是他真的殺了寧天遙,阿音會不會怪他?會不會恨他?阿音為了這個小小的將軍,曾經拚了命,她又會不會與自己拚命呢?然而他也隻是想想而已,因為這個時候,寧天遙已經被人掀翻下馬,那群士兵一哄而上,像一群餓狼要瓜分食物一般。他都看不清裏麵的場景,隻聽見喊殺一片,隻看見血濺長空。
他死了吧?那個他打了無數交道,交過無數次手的熱血男兒。他見他時,他總是溫文爾雅,儒雅得根本不像一個常年征戰沙場的將軍,到像是個書生。然而,他用兵作戰卻總是運籌帷幄,多少次他吃了他的虧。爭鬥了多年,誰也沒有比誰多占對方的便宜,也從未分出過勝負,可是今天有了定論。他們之間,終究是他贏了,他殺了這個多年的對手。
正當他想的入神的時候,有兵士急慌慌的前來報告,說是後方大瓊的軍隊再次突襲,北周因無主力部隊,已經有戰敗趨勢,大瓊現如今已與援軍彙合。
慕辰聽完才猛然驚覺,原來寧天遙是將自己作為了誘餌,讓他這條大魚上鉤。他猛一拍腦門,才想起剛剛有人提醒過他窮寇莫追,可是他當時被仇恨蒙蔽了雙眼,竟然真的中計了。
再回到原來的地方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大瓊兩軍混合,形勢急轉,他反倒成了被兩麵夾擊的人,北周軍隊節節敗退,如同喪家之犬一般。這一戰,他雖殺了自己最恨的人,卻也最終輸給了他。
北周皇帝得知消息,怒發衝冠,一道聖旨將他召回中都,令他麵壁思過,又鄭重其事的派遣使節前往大瓊求和。這一次,北周再沒了當年的盛氣淩人,也再不推卸責任窮擺架子,隻是一味的拿兩國多年邦交說事。看來,這兩國的邦交還真是個好說辭,你可以將它說得多麼惡劣以挑起戰爭,也可以將它說得多麼和善以求得息事寧人,這大概就是說話的藝術吧。
籠罩在北周和大瓊的這場陰霾終於在兩國達成共識後徹底散去,此後多年,荊楚之地再無戰爭。
北周史冊:永利八年五月,北周皇帝駕崩,北周太子慕辰人品貴胄,深肖帝躬,著克承大統,繼位為帝。改年號為建業元年,史稱周明帝。
明帝登基,北周迎來了一個新的紀元,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明帝勵精圖治,將北周治理得比先皇在世時還要好。隻是前朝雖欣欣向榮,後宮卻調零沒落。明帝隻在登基之初追封了當年葬身火海的太子妃付綠蘿為皇後,又追封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女人為宸妃。
因為不知道姓名,人們對於這位宸妃的身份特別好奇,似乎在明帝的過往中無法搜索到這女子有關的任何事情,隻知道宸妃空空的寢宮中掛滿了畫作,由以山水見長。而這些畫中畫得最多的,赫然就是當年的曠世奇觀流音閣的全貌。正殿的桌案上擺放著一本翻開的書,那一頁寫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
明帝坐在金鑾寶座上,俯瞰著滿殿朝臣,想起了那一日那個女人強自鎮定的隻身來到這裏,就站在那石階之下。他抬起右腕,那個銅板大的印記還在。赫連說過,隻要不死,這個印記永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