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不是史玉柱投資的唯一的銀行,2003年9月9日和11月13日,民生銀行原第九大股東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兩次將持有的14393.56萬股股份轉讓給史玉柱,由於原第八大股東也將部分股份轉讓給了另外一家公司,史玉柱成為了民生銀行的第8大股東。
對於投資銀行,媒體多揣測史玉柱意圖染指金融業,但史玉柱本人則表示對銀行的投資純屬財務投資性質,“李嘉誠曾說過,投資首先是要看退出機製通暢不通暢、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我覺得很對,所以我想尋找的是風險不大、變現能力強的行業。基於這種認識,我投資了銀行。”
2005年9月,這筆看上去很美的交易終於取消了,青島健特生物以國家宏觀調控對鋼鐵、焦炭行業影響較大,產品價格波動劇烈,原雙方簽訂協議中的預期事項不能按期完成為由,取消了在當年4月已經完成股權過戶的交易。青島健特生物將這筆股權原價退還給港陸鋼鐵。
雖然在銀行股上大賺,但是史玉柱也並不是沒有失去過更好的機會。“寧可錯過100個項目,也不錯投一個。”史玉柱說他的投資原則不是謹慎,而是相當謹慎。為此,史玉柱在公司內部建立了一個七人的決策委員會,投票決定投資項目。
當年,吳征決定退出新浪時,希望找人接手,有人找到史玉柱,問他要不要。一美元一股的價格,但決策委員會認為風險太大而沒有買。而現在,新浪的每股估價已經達到了33美元。
他的保守甚至也遭到了段永基的批評,“前不久他就批評我了”,史玉柱靦腆的笑了笑。2006年,段永基主導下的四通集團在香港投資8000萬港幣申購建設銀行,獲利一倍,而四通控股在內地賬戶上躺了幾億元的資金——史玉柱同時也擔任四通控股CEO,史玉柱卻由於沒有好的項目而不願意投。
但是在史玉柱看來,隻有這樣的謹慎保守才不會翻船。但是他也多少有點羨慕段永基當年接下了吳征轉讓的新浪股份,“他才投了500萬,回報率比我高”,史玉柱說。
對於銀行的投資,基本上是一個可以坐享其成的項目,盡管也需要巧妙安排來獲得更高的收益。在2004年,市場上似乎充斥著機會,其中之一,就是國內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帶來的投資熱潮。這個熱點,史玉柱沒有放過。
2004年11月23日,史玉柱與唐山港陸鋼鐵有限公司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書》,準備收購其持有的唐山港陸焦化有限公司75%的股權。收購價格為2.299億元。公告稱:“公司本次收購資產的目的是為了進入煤、焦一體化產業,為公司未來利潤增長培育新的增長點,以期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分享行業增長帶來的利潤,不斷提高盈利能力,回報公司廣大股東。”
根據史玉柱與唐山港陸鋼鐵公司簽署的《關於資產轉讓合作備忘錄》,它分享的,將是高達每年2億元的利潤。因為唐山港陸鋼鐵作了保證:港陸焦化2005年-2007年,每個會計年度淨利潤不少於2億元,如果盈利達不到保證目標,港陸鋼鐵須對盈利不足部分進行補償。
由於收購的主體青島健特生物是上市公司,這個過於優厚的允諾引起了證券界的懷疑。有分析師指出,作為一個正常的股權收購,會涉及到應收賬款的保證,但要求出售方保證未來的利潤,則顯得太沒有道理;其次,青島健特生物要支付2億多元的收購款,而當時它手裏隻有9700萬的貨幣資金,即使再加上8000萬的短期投資,資金缺口仍然達到5800萬元。如果依靠銀行貸款,對於從事保健品生產流通的青島健特生物來說,是一個挑戰;況且,港陸焦化主要從事焦炭的生產經營。受國際焦炭價格下滑和宏觀調控的影響下,焦炭遠沒有2004年初時的風光。而港陸焦化是在2003年7月才成立的企業,趕了一趟行業景氣的末班車,其前景不容樂觀。
5.紐約上市巨人海外融資
“在巨人上市時,紐約交易所特別掛了一麵中國國旗,讓我覺得壓力更大了,因為要保持增長為中國企業爭光,就必須少睡覺、不休假、玩兒命幹。所以,上市是我痛苦的開始。”
——史玉柱
叱吒風雲的史玉柱曾因“巨人大廈”而負債累累,他將用“巨人”的名字重新在全球資本市場站起來。
早在2006年9月,史玉柱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宣布了征途海外上市時間表。投資銀行、會計師樓、律師樓都已陸續進場,征途已經正式進入上市軌道,目標是2007年第四季度海外上市。
對此,史玉柱說:“上市已經在我們的程序當中,我們不會選擇內地和香港。”果然,一年之後,2007年11月1日,穿著白色運動服的史玉柱在美國紐交所敲響上市鍾聲,巨人網絡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5.5美元,融資10.45億美元。史玉柱也因此將創下網遊公司海外融資紀錄,僅次於11月6日掛牌上市的阿裏巴巴B2B公司15億美元的融資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