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被人稱為互聯網教父,史玉柱被稱為最商業鬼才,兩個人都是曾選入中國魅力50人之列。但是兩人都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馬雲的魅力來自他的平常心,他說,平凡人做非凡事。而史玉柱的魅力來自他的膽魄和堅韌,這個著名的失敗者能屈能伸,敢於絕境求生存,最後得以起死回生。馬雲是一個十足的狂人,他總是語驚四座,口出狂言,並能將狂言變成現實。而史玉柱更多的是低調和理智,幾十年商海沉浮,史玉柱完成了從一個熱血賭徒到理智商人的蛻變。馬雲是一個高調的人,出色的演講口才和說服力讓員工為之傾倒,他積極樂觀,能夠笑對一切。而如今的史玉柱總是保持低調,不善言辭但富有睿智,他時刻懷有憂患意識,謹小慎微地行走在商業前沿陣地。兩人有著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魅力,卻有著同樣的激情和理想。
馬雲向左:
1.巨大的魅力來自與平凡
“自己有一顆平常心,才能讓員工放下心。”
——馬雲
管理大師約翰?科特說:“作為一個領導者,許多時候,並不一定需要宏篇大論,領導者隻要注意一下人感情上的細節,就會產生驚人的效果。”
馬雲是一位成功者,但成功者必須要有自己的實力。商業領域需要的是那種綜合素質最佳的“極品男人”,而馬雲正是這樣的人。領導者需要服眾,才能上下齊心,達到目標。領導力是管理的關鍵,責任心是管理的基礎,親和力是管理的輔助條件,實力是管理的資本,威望是管理的保證。馬雲成功地做到了這些所以他順利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馬雲的魅力就是走到哪裏都能與人打成一片。
馬雲在公司內部則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個便利提供者。他已經學會擺脫恐懼,擺脫了去爭取公司內外認可的需求,他發現了真實的自我。他關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矛盾的解決和團隊建設。在開誠布公的交流中,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滿足和歡樂。一種內在的愛取代恐懼成為馬雲的驅動力,因此他也成了他的團隊的精神領袖和心靈導師。
在公共辦公區裏,馬雲經常會笑容可掬地走到某位員下身旁,親切地與其交流,拍著他的肩膀傾聽員工工作中的難題,和員工打成一片。這種上下級的溝通方式,既不會讓下屬感覺拘謹,又能及時了解他工作的狀態。時間一長,員工們也逐漸習慣甚至愛上了這種特殊的上下級溝通方式,這也就成為阿裏巴巴的一種文化——“聞味道”。
從小受澳大利亞籍義父的影響,馬雲非常善於和人溝通,在阿裏巴巴業務尚不成氣候的階段,馬雲不斷出現在各種能夠提升阿裏巴巴國際知名度的場合演講、以及接受海外媒體采訪,在海外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化形象,為阿裏巴巴贏得了海外投資者和海外買家的關注。馬雲也利用其本人的魅力,來招攬忠誠和默契的“左膀右臂”,另外,馬雲對於整個管理團隊也是敞開心扉,帶頭堅守。
在阿裏巴巴,還有更有趣的事,阿裏巴巴的任何一名員工可以直接稱呼馬雲的名字。公司員工之間直呼其名或許並不算太奇怪,但老板和員工之間這樣“不成體統”的確是很少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甚至會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但是,在阿裏巴巴這種“犯上”的現象是很正常的。
這或許和馬雲當老師的經曆有關。對於自己當老師的那段經曆,馬雲認為對自己日後創業也有幫助。馬雲說:“我跟學生之間是真誠的感情,後來跟同事之間也是這樣一種關係,不像老總與下屬的關係。”怪不得他公司的員工都是直呼其名,外人尊稱他馬總時,他也很不習慣,趕緊糾正:“別叫我馬總,叫馬雲!”
時間一長,馬雲在員工心裏像朋友,像老師,像家人。他們眼裏的馬雲本質非常好,非常善良,比較照顧周圍的人,而且不是應付也不是應酬,而是發自內心的關心。他把員工當成自己的朋友,他付出從來不講回報,他很平等待人,而且做得很公正。很多事情員工覺得很困難做好時,馬雲會說:“你看我們還有這麼多希望。”員工們覺得跟馬雲工作很高興。生活永遠是兩麵的,人看到一麵特別耀眼就看不到另外一麵,馬雲啟發他們去看到另外的一麵,困難的時候阿裏巴巴人也沒怎麼愁雲慘淡,很開心就過來了。馬雲的性格也很好,這些都影響了他的員工。可是,在阿裏巴巴人心裏,馬雲的評價是很高的,這絕不是蓄意的奉承,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
在中國,有些老板為了樹立自己在企業內部的絕對權威,可以說是處心積慮,用心良苦,甚至不惜用“杯酒釋兵權”的手段。而馬雲卻從來沒考慮過這些,盡管他已經在自己的團隊中有著很高的威望。但馬雲並不希望自己被神話了,也不希望公司員工對他有什麼個人崇拜,他甚至都不希望自己的員工是為了他馬雲而工作。但是,盡管馬雲不希望被神話或者崇拜,他希望員工能認可自己的理念、思想、戰略戰術,他說:“一個CEO他最後要取得的決定權不是人,是他講的理念思想、戰略戰術是不是確實有理。所有人都覺得你說得有理,他們就會跟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