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如此詳細的介紹史玉柱失敗後的狀態,目的是展示史玉柱對困境的承受能力。麵對巨大的壓力和絕境,史玉柱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是積極行動,臥薪嚐膽,終於在幾年之後,起死回生。絕境求生存,能屈能伸,是史玉柱這位企業家最大的個人魅力。
3.英雄本色坦然麵對失敗
“我是一個著名的失敗者。”
——史玉柱
一個商人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輝煌的成績以及許多痛苦的失敗,隻有這樣,他才能真正成功。商場如戰場,沒有什麼常勝將軍,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要總結失敗的教訓,力求做到不犯第二次錯誤。與以前相比,對待失敗的態度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基礎素質,既然向往成功你就應當擁抱失敗。不具備這種心態,隻能贏得起而輸不起的人是無法成功的。如何檢驗人們成功的幾率呢?首先就要看他麵對失敗的態度。正確的態度是正視失敗,深刻反思,吸取教訓。也就是;從失敗中來,到失敗中去。
39歲的史玉柱的眼睛裏多了幾分沉穩和成熟。大起大落,幾經沉浮,這一切給史玉柱帶來的是過去不曾有過的豁達和冷靜,麵對第二次突破性的勝利,他絲毫沒有翻身後的喜形於色,反倒顯得十分平靜。在所有的失敗中,史玉柱的失敗可以說是一個典型,他敗得很慘。麵對著這樣的失敗,別說是跌倒後再爬起來,就是麵對失敗的勇氣,許多人可能都不會有。史玉柱卻常說,“失敗”是個消極的字眼,連它的聲音也是消極的,除了“死亡”之外,沒有別的字眼更讓人們聽而生畏了。那麼,史玉柱是如何戰勝失敗的呢?他認為,第一點是認清失敗的本質:失敗是暫時的挫折。隻要你不服輸,失敗就不會成為定局。延誤不一定是致命的,壓力不是永恒的。應當把失敗看成是成功路上的裏程碑,而不是棺材釘。如何看待失敗,完全是一個態度問題。
同時,史玉柱指出,檢討失敗,吸取經驗教訓,是跌倒後爬起來的關鍵。史玉柱在失敗後,不斷檢討過去,用客觀的態度分析失敗的原因。通過檢查原因,改變做法,然後再試一次,他說,隻有再次嚐試才會使自己聰明起來,才會更具備成功的條件。
2001年2月25日,當史玉柱走上“2001年全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高峰論壇”講台時,麵對台下異常熱烈的掌聲,史玉柱的第一句話就是:“在座許多人都是成功的企業家,而我是一個著名的失敗者,我將要告訴大家的是‘巨人’失敗的經驗教訓,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借鑒。”坦然麵對失敗的勇氣,吸引住了在場的所有觀眾,會場鴉雀無聲。
對於巨人的“倒塌”,史玉柱坦言了自己的四大失誤:第一點失誤是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巨人集團的產值目標在1995年是10億元,在1996年是50億元,在1997年是100億元。然而目標越大風險越大,如果不經過科學的分析論證,沒有必要的組織保證,必然損失慘重。第二點失誤是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史玉柱涉足了電腦業、房地產業、保健品業等,行業跨度太大,新進入的領域並非優勢所在,卻急於鋪攤子,有限的資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廈導致的財務危機,幾乎拖垮了整個公司。巨人的主業電腦業的技術創新一度停滯,卻把精力和資金大量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缺乏科學的市場調查,好大喜功,沒有形成成熟的多元化管理的能力。第三點失誤是巨人的決策機製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巨人集團也設立董事會,但那是空的。史玉柱個人的股份占90%以上,具體數字自己也說不清,財務部門也算不清。其他幾位老總都沒有股份。因此在決策時,他們很少堅持自己的意見。由於他們沒有股份,也無法幹預史玉柱的決策。總裁辦公會議可以影響史玉柱的決策,但拍板的事基本由史玉柱來定。現在想起來,製約史玉柱決策的機製是不存在的。這種高度集中的決策機製,在創業初期充分體現了決策的高效率,但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個人的綜合素質還不全麵時,缺乏一種集體決策的機製特別是幹預一個人的錯誤決策乏力,那麼企業的運行就相當危險。第四點失誤是沒有把主業的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從1989年的M-6401桌麵排版印刷係統、1990年的M-6402文字處理軟件係統,到1993年的巨人中文手寫電腦、巨人軟件等,這是當初巨人成就輝煌的關鍵。電腦業走入低穀以後,史玉柱忽視了技術創新這一巨人電腦的生命線,連續兩年在業界反應平平,到1996年,巨人才推出了M-6407桌麵排版係統。巨人二次創業的失利與此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