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梁國乾熙十七年四月,桃花落盡,楊梅青澀,東興省郡清江縣顧家大厝,顧春衣腦中還是一片迷惘。
她來這片陌生的時空已經一個多月了,如果不是國號和服裝的不同,她會以為自己重生在老家霞山那個小山村裏,在清朝末期,她高祖父那時候。
她現在住的大厝和她老家天祖父建的大厝一模一樣,也就是閩南最有特色的“皇宮式”建築風格建造的絢爛極致的紅磚紅瓦大厝。
這座大厝五間起,是一座南北向的五開間三進院落,兩天井,大厝有兩道門,東西各帶一排側向護厝,圍繞正廳,形成一個向心的整體。屋脊高翹,中間凹陷兩端微翹的優美曲線。兩端探出高昂翹起。尖細,有輕靈飛動之勢。屋頂有兩條燕尾,仿佛一大一小兩雙翅膀在飛翔。稱之為燕尾脊,無論是古現代建築,民居很少看到燕尾簷。
大厝雕梁畫棟,門前的牆磚上刻有青石浮雕,莊嚴厚重;窗棱上鐫花刻鳥,裝飾得巧妙華麗;門牆廳壁上有名人書畫點綴,篆隸行楷,水墨丹青,各具韻味;匾額有書、卷、扇、菱等別具一格;門窗有圓、拱、菱、方等形式多樣。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刻內容豐富多樣,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樸。底部是白石壁腳,上麵是紅磚紅瓦,紅白對比,明豔動人。細部裝飾精雕細刻,讓人有: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之感。
在中國古代,建築同服飾一樣,是高度禮製化的事物,有嚴格的身份等級規定。曆朝都有營繕法令,控製民間建築的規模和形製。《明律》專設“服舍違式”條,規定:“凡官民房舍車服器物之類,各有等第,若違式僭用,有官者杖一百,罷官不敘;無官者笞五十,罪坐家長;工匠並笞五十。”
但這種閩南紅磚大厝,多處僭越了曆代規定的建築等級製度。例如紅色一向為皇宮和高等級寺廟專用,嚴禁官民鋪設彩色屋麵,可泉州一帶民居不但紅磚紅瓦,還使用紅色筒瓦,嚴重違反了法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也提到此事:“泉漳間以海風能飛瓦,奏請用筒瓦,然皆淡黃白色。”這奏請之事,難讓人信服,青色筒瓦一樣能抵禦台風。至於燕尾脊,原來也專用於皇宮、廟宇、宗祠等高等級建築,庶民不許,但閩南民間明目張膽使用。
這地方不是閩南,雖然地理上也是接近北回歸線的亞熱帶地區,陽光燦爛。但曆史上從未有一個天梁的國號。
這裏離京城也不遠,才400多裏,和閩南地理位置完全不同。除了這個大厝,其他的和老家也不太一樣,老家的後麵是一片果樹林和木薯林,然後是小學的操場,小學就在山腳下,而這裏後麵是大厝的後花園,從圍牆的後門出來有一條小徑,直通到一座小山,這山上的樹木並不茂密,大厝用的柴火都是小廝從這山再翻過去的幾座樹林取得,若不是山上都是野生的一片一片的白薔薇和紅杜鵑,顧春衣還以為這是一座人工的假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