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安置族人(2 / 2)

聽到族裏的人說了很多顧堯的事,顧春衣對這個父親越來越好感,不要說這世,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前世也很少人能看開,在某項政策下,因為無兒子引起多少家庭關係破裂,甚至夫妻反目成仇。

可惜她穿越過來的時間太晚,若是更早一點就好,也許那時能救得了這對夫妻。

人生總有許多遺憾,不管有怎麼樣的金手指,讓你有多少的僥幸,老天總會在他認為對的時機,給你一巴掌。

沒有人的一生十全十美。

在族長、族老和一些正直的人介入後,顧二叔等人終於消停了下來,拿著銀票怏怏不樂地走了,看到這些知趣的人,顧春衣終於把她的想法說了出來。

她拿出兩萬兩銀子買了四千畝土地,一千畝給了顧氏家族當作祭田,這樣以後年節她不回來也不擔心顧堯夫妻沒人拜祭,剩下的三千畝田地,則是三個姓氏家族的人共用的。是的,三姓,來到這裏她才知道,蘇婆婆的家族和顧家家族、謝家家族三個家族在同一個地方,這三個家族人口不算多,家族裏沒有自己的家族學堂,上學都在同一個私塾裏。

其中一千畝是做為義田,專門照顧三姓家族的孤寡和窮苦的人家,而另外兩千畝,其中的一千畝做為獎勵學子中優秀的人才,另一千畝是要求照顧族裏窮苦人家的女兒的,要求族裏的人遇到女子出生時,每個女子一個月補貼二十斤米,一年四套衣服,這樣一來,再窮困的人家也不會扔下女孩子。

顧春衣這一決定一說出來,大多數的族人都很高興,就算不是困難人家,也可以多租幾畝田地,要知道族田的收租都會比地主收租低個一兩成,但一些族老心裏也惴惴不安,害怕顧春衣拿出這些來是一次性買斷親情,他們家族和宋錦瑜、顧春衣的關係不會斷了下來,要知道自從顧堯走後,他們三個家族裏就沒有人和官府扯上關係,當初不幫顧春衣,除了因為貧窮而自私,更多的是害怕官府報複。

直到宋錦瑜宣布,可以接收一些族裏的青少年去兵營,識字識數品德良好的,還可以跟著文元去商隊,或當掌櫃,手工活較好的經考核的也可以去琉霞山莊的工坊,至於年紀小的,多讀點書,天賦好的也可以去琉霞學院,這樣一來,這些人的心才安定下來。

這些小事不需要宋錦瑜和顧春衣親自打理,文元和他帶的幾個人手就足夠了。而且他們並不止做了這些,三個家族中都有人願意跟著宋錦瑜進入兵營,有些對經商有興趣的小夥子,也願意跟著商隊走,而且人數還不少,宋錦瑜和文元隻好多逗留十天,才把事情解決,回去的隊伍裏,多了許多陌生的麵孔。

顧春衣對他們所做的事情沒有意見,但她自己,決定隻帶外祖母和舅舅一家人進琉霞山莊,其他人都安排就近的莊子裏。她對蘇婆婆印象非常好,這次回來又發現舅舅和舅母都是老實巴交的人,舅舅是個木工,平時做些小木件到鎮上賣,而舅母除了操持家務還得下田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