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把“不”字說出口,又能贏得別人的寬容和體諒,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實非易事。敢於說“不”,誠然不易,而善於說“不”,則更加難得。所以給拒絕找一個適當的方式,確實是一門藝術。
拒絕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因人因事靈活運用。麵對某些人的無理取鬧,特別是麵對時弊陋習,務必旗幟鮮明,斷然予以拒絕。
錢鍾書先生生前曾針對流行的祝壽、紀念會和某些所謂學術討論會,一概拒之門外,而且毫不客氣地一連說出七個“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錢老夫子絕不媚俗,該拒則拒,絕不留情。
對於那些懂得自尊,無奈時才偶爾相求但又求得有點出格的人,拒絕則宜委婉,莫傷麵子,避免尷尬。
恰到好處的拒絕既有利於自己,也有利於別人。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你不可能什麼事情、什麼情況下都能滿足對方的要求。有些人經常在該說“不”的時候沒有說“不”,結果到頭來既害己,又害人,將人際關係弄糟。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拒絕他人的技巧。
在拒絕他人時,關鍵要態度和藹。不要在他人剛開口要求時,就斷然拒絕他;不要對他人的請求迅速采取反駁的態度,或流露出不高興的表情,或者去藐視對方,堅持永不會妥協的態度等,這都是不妥當的方式。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誠懇應對,用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拒絕對方時,要明確說出事實。要據實言明,不要采取模棱兩可的說法,這樣會導致對方摸不清你的真正意思,而產生許多誤會,這就容易使彼此之間產生一種隔膜,關係會越來越淡。
比如,當領導托我們辦事時,我們不好駁對方的麵子,或者是為了討好自己的領導,往往對對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接受。但不少事情並不是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各種條件、能力的限製,一些事是很可能辦不成的。因此,當領導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尤其是一些你能力之外的事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說:“我不行。”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麵不加拒絕隻會帶來更大的麻煩。隻要你能表示出尊重對方的意願,率直地講出自己的難處,相信對方也會理解你諒解你。
拒絕對方,也要給對方留一個退路,留一個台階下,也就是說要給對方留麵子,要能讓他自己下台階。你必須自始至終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說完,當你完全聽完對方的話後,心裏有了主意時,再來說服對方,就不會使對方難堪了。
有時拒絕,不能把話完全說死,可能每個人都會遇到某個異性當麵向你表示愛意,如果你又不樂意接受其愛,就可用拖延法說“不”。他邀你跳舞,你可以這樣回答:“以後吧,有時間我會約你的。”
當然,拒絕別人的要求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說話技巧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也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之話了。”
的確,在承諾與拒絕兩者之間,承諾容易而拒絕困難,這是誰都有過的經驗。
有人來托你辦一件事,這人必有計劃而來,他已準備好怎樣說。你在這方麵卻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所以,他可是穩占上風的。他所托的事,可為或不可為,或者是介乎兩者之間,你的答複是怎樣的呢?許多人都會采取拖的手法。“讓我想想看,好嗎?”這話常常會被運用。
但有些時候,許多人會做一種不自覺的承諾,所謂“不自覺的承諾”,就是自己本來並未答允,但在別人看來,你已有了承諾。這種現象,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有“難為情”的心理,拒絕就屬於難為情之類。但要記住,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卻很少有人會用寬宏的尺度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因此,拿破侖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
如果在社交場合,你需要拒絕人時,不妨用下列方法試一試。
有意推托。如“我轉告她一聲倒是可以,就怕她誤會了,還是你直接同她說為好”,“這件事由我出麵恐怕不太好吧!”
盡量回避。“哦,是這樣呀,我沒看清楚”,“我沒注意,也不是太清楚。”
故意拖延。“今晚我還有事,以後再說吧。”
保持沉默。“嗯,讓我於考慮考慮……”
另有選擇。“好是好,不過我更喜歡……我想那個會更好。”
婉言回絕。“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這樣做,對你我都沒有好處,你再仔細想想。”
9、訓練本質思維
一位朋友講過這樣一個笑話:一火車包廂裏坐了四個人,一位中年婦人,一位妙齡女郎,一位持槍的警察,一位被押解的小偷。火車過山洞時,漆黑的車廂內突然聽見“噴”一個響亮的親吻聲,緊接著“啪”的一下清脆的巴掌聲。
火車出了山洞,四個人中隻見警察臉上印著紅紅的手指印,包廂內一片沉靜,充滿了尷尬的氣氛,大家都沉默著不開口。中年婦人心想,這警察真不正經,乘著漆黑去親人家姑娘,看不出,這姑娘還是一個端莊嫻淑、不隨隨便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