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總體目標,為了整體利益,我們要敢於吃小虧,善於吃小虧,吃小虧方能占大便宜。要善於以整體的思維、發展的思維看問題,吃虧與占便宜,就像禍和福一樣,是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
8、訓練否定思維
有這樣一個人,朋友向他借錢,總是無法拒絕,怕說了“不”傷了對方,更怕說了“不”與對方日後出現隔膜。他的朋友們深知他的老實,手頭緊時就向他開口,當然有借有還的占大部分,但有借無還的也有人在。小錢不還倒也無所謂,可有一天,有人向他借一大筆錢,說是開店,這個人又無法說“不”,結果那人並沒有開店,錢拿了,人也不見了。
“不”這個字好寫,音節也簡單,但拿到人與人之間,卻很不容易說出口。很多老實人或因為感情因素,或因為個性關係,或因為時勢所迫,無法把“不”說出來,因而吃了大虧。
動物會不會有“不好意思”的行為,這得問動物學家才知道,不過看來是沒有,因為動物的動作都出自本能,無論是覓食或是求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人和動物不同,人會“不好意思”,之所以會如此,除了本身性格因素之外,禮教的束縛及文化的熏陶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有些人動不動就“啊,不好意思!”這種“不好意思”的特質有時很“可愛”,有益人際關係,但相對的,有時也會讓人失去很多該有的權益及機會,因此,“不好意思”的性格特性有必要加以調整。
事實上,“不好意思”都是自己想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個人的反應,像有些事根本與道德、羞恥無關,別人也不認為做了這種事應“不好意思”,但有些人就是不敢做,例如追求女朋友,有人就會“不好意思”,這種“不好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而不是別人想的。
一個人如果沒有勇氣說“不”,往往就會變成這種情形: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當然他並不一定會有損失,但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相當高;而最重要的是他無法說“不”,最後會越來越難以說出口,而一旦說出口,常常就造成很大的損失。
當今世界,人人暴露欲望,個人展現實力,慢一步就沒有了機會,因此麵臨生存競爭,你應該認清“不好意思,自己想的”的真相。如果你“不好意思”,別人反而笑你笨,尤其以下三件事,你絕對不能“不好意思”。
關於權益的事,你千萬不可“不好意思”,你應該大方大膽地爭取、保護,你如果因為“不好意思”而喪失權益,是不會有人感激你的。
想拒絕的事。很多人就因為同事、朋友、親戚的關係而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借錢給別人、為人作保、甚至蹈險為其“兩肋插刀”。結果一句“不好意思”,幫了別人,害了自己。
該要求的事,很多人就因為“不好意思”,而有很多話“不好意思”說,結果事情做不好,對方得不到好處,你也苦了自己。這幾件事如果能做下不會“不好意思”,在人性叢林裏就不會有生存的問題了。
敢於說“不”,善於說“不”,這是為人處世不可或缺的學問。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過向別人提出要求,而被人直接拒絕的感受,那種感受的確不好。然而,人生就是需要不斷地說服他人,以尋求合作;反過來也可以說成是,人生是不斷地遭到拒絕和拒絕他人。如果把拒絕的話說得八麵玲瓏,可以使自己不必陷入兩麵為難的狀態;相反,如果說得不好,可能就會導致被人嫉恨等負麵影響。
不過在什麼情況之下說“不”,這才是問題所在,因為如果每天每件事都把“不”掛在嘴邊,那麼也就無法在人群中立足了。
不妨可以先從“心”來考慮。也就是說,當有人要向你借錢或要求你做某件事時,你要先問你自己——我願不願意?而不是從利害來考量。如果你願意,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相信你也不在乎,也不會後悔的;如果你根本不願意,那麼就不必勉強自己,一勉強自己,你就不會快樂,每天活在“當時為什麼不拒絕”的悔恨當中。也許你本身並沒什麼損失,但因違背了自己的心意,這件事反而成為你的負擔。
因此,當你不願意時,就要勇敢地說“不”!
不過,說“不”也不是那麼簡單,而是需要技巧的,因為會要求你、拜托你的,大多是身邊的親朋同事,如果技巧不好,很容易就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技巧因各人不同而不同,不過也有一些原則可循:
盡量委婉、平和,說明你要說“不”的原因,讓對方有台階下,也不致傷了和氣。如果可能,迂回一點講也可以,而不直接說“不”,對方如果不是白癡,應可聽懂你的弦外之音,這是“軟釘子”,而不是“硬釘子”。同時為了不得不,也可以說些謊話。
不過,說“不”要學習,可以先從小事學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會臉紅脖子粗,讓人一見就知道你的“不”並不堅定。“不好意思”的性格要去除不是很容易,隻能慢慢學習,逐步改善,隻要你願意,也能了解生存競爭的殘酷,經過一段時間後,自然就不會動不動就“不好意思”了。此外,還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則的人,那麼一些無謂的要求、拜托就不會降臨到你身上。當然,一切還是要先看你“願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