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劉直接點明真相,要求對方交出來,她不願背一個“偷”的壞名聲,多半會矢口否認;即使迫不得已交出來,也會鬧個不歡而散,傷害了一個女士的自尊心,甚至影響了大家對她的看法,以後同事間就不好相處了。一部MP3,小事一樁,不宜小題大做。小劉不說“拿”,更不說“偷”,而說“借”,用含蓄的話語說出自己的意思,讓她體麵地下台,甚至還可以讓她心存感激而有所自省呢。
5、訓練易觸雷的話斟酌後說
說話要因人而異,有時換種說法,就能解困化窘。
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使人措手不及,陷入一種尷尬困窘境地。此時如果能隨機應變,換種說法巧說話,就能輕鬆化解尷尬,走出困境。
今年元旦,市委在機關禮堂召開迎春茶話會。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員三五成群走出會場,一邊交談,一邊沿階而下。由於天氣寒冷,殘雪未消,台階又濕又滑,城建局的陳局長一不留神,腳下踏空,琅踉蹌蹌,連跨了三四級台階,差點跌了個大跟頭。大家哄然大笑,有人說:“陳局長,當心哦,走穩點,別栽啦!”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新年的第一天就在眾人麵前出了這麼一個洋相,本來就有點尷尬,一聽這話,陳局長的臉上就更掛不住了,紅一陣,白一陣,滿臉的不悅之色。宣傳部新聞科張科長一見氣氛不對,連忙打圓場說:“大夥兒看我們的陳局長啊,新年邁開新步伐,走起路來好勁頭,三步並作一步走,爭先恐後好兆頭!”此言一出,剛才還滿臉不高興的陳局長立即喜笑顏開:“借老弟金句,謝老弟吉言!”
一個“栽”字,雖然說者無心,隻是調侃嘲弄之語,但是它有“下台”“出事”的歧義,容易讓人誤認雙關,大有含沙射影、幸災樂禍之嫌;所以陷入尷尬的陳局長心有不悅也在情理之中;張科長隨機應變,借題發揮巧說話,把當事人腳下踩空的“晦氣”之事說成了新年邁新步的“吉祥”之兆,信手拈來,及時調節了現場氣氛,化解了同事失言給陳局長造成的困窘。
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就是因為善於運用字眼激勵了人們,決心跟隨著這些偉大的人物,才得以塑造出今天的世界。
當帕特裏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說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麼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激發了美國人的決心,誓要推翻長久以來騎在他們頭上的苛政,結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堅合眾國於此誕生。
美國一位偉人演講道:“當我們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時不要忘了獨立宣言,雖然那沒有幾句話,卻是二百多年來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保障。同樣地,當我們這些年致力於種族平等時,不要忘了那也是因為某些字眼的組合而激發出來的行動所致,請問誰能忘記美國馬丁·路德·金博士打動人心的那一次演講,他說道:‘我有一個夢,期望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真的站立起來,信守它立國的原則和精神……”的確,用對了字眼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能引導行動。
當然,話語的影響力並不隻限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有一個人的話激起了英國全民抵抗納粹的決心,結果他們以無比的勇氣挺過了最艱苦的時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隊所向無敵的神話,那個人就是已故的英國政治家丘吉爾。
許多人都知道人類的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話所寫成的,然而卻鮮有人知道那些偉人所擁有的語言力量卻也能夠在我們的身上找到,這能改變我們的情緒、振奮意誌、乃至於有膽量敢於麵對一切的挑戰,使人生過得豐富。
日常生活中,說話有許多禁忌,就像戰場上的雷區。踩上話語的“雷區”自然不會讓人粉身碎骨,但會讓人難以在世間立足。有些話是絕不能說的,也不該說。為了避免撞入說話的“雷區”,我們應當怎麼避免呢?
忌背後議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在背後議論同事——即使你的領導已主動開了頭。有一天,劉科長突然問小趙:“你覺得魏某這個人怎麼樣?”一時間,小趙不知道如何應答才好。這是關於人格性情的問題,如果回答,無疑是背後說人閑話了。
中國有句俗話:“寧在人前罵人,不在人後說人。”這個意思就是說,別人有缺點有不足之處,你可以當麵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萬別當麵不說,背後亂說,這樣的人,不僅會令被說者討厭,同樣也會令聽說者討厭。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這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後說過別人,隻是所說的是好話還是壞話無從考證了。不過有一點,經常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肯定不會是受歡迎的人。因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這麼想:這次你在我麵前說別人的壞話,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別人麵前說我的壞話。這樣一來,你給別人的印象就不可能好到哪裏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別人在你麵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對此,你就得端正態度,用辯證的思維去考慮這種情況,把握好應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