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修煉篇:因果四訓(24)(2 / 3)

他把他們未來的朋友、他太太的職業、將來住哪裏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厭其煩地事先計劃好了。在文件結尾又花了半頁的篇幅詳列女方必須戒除或必須養成的一些習慣,例如抽煙、喝酒、化妝、娛樂等等。準新娘看完這份最後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張便條,上麵寫道:“普通的婚約上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一條,對任何人都適用,當然對我也適用。我們從此一刀兩斷!”

當吉恩先生向人講述這段奇遇時,還委屈地說:“你看,我隻是寫一份同意書而已,又有什麼錯?婚姻畢竟是終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其事啊!”

吉恩真是大錯特錯。他可能過分緊張,過度謹慎,但不論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過分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訂的每一種標準都偏高了。吉恩先生處理問題的做法,跟他對工作、積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件事情都很相像。

成功的人物並不是在問題發生以前,先把它統統消除,而是一旦發生問題時,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須折衷一下,這樣才不至於陷入行動以前永遠等待的泥沼中。當然最好是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那種大無畏的精神。

4、訓練行動節奏

要事是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事,比如技能培訓、規劃、休閑。急事是必須立即處理的事,比如盡管你忙得焦頭爛額,但電話響了,你就不得不放下手邊的工作去接聽。

急事通常都顯而易見,推托不得,也可能比較討好、有趣,卻不一定重要。一般人往往對燃眉之急立即反應,對當務之急卻不盡然,所以更需要自製力與主動精神,急所當急。

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曾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之間,我們也許會很難做出選擇。

人生苦短,而有精力、有智慧幹事的時間更少,我們必須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按照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把各類事情按重要性排列,並按輕重緩急開始行動。

日本的造船大王坪內壽夫很懂得“要事”的重要性。他每天上班時,首先列出哪些是要事,哪些是急事。由於每天急待他處理的事務太多,他把一切事務都拋開,隻去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不需要自己處理的急事,交給自己的助手去辦理。這是他的這種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的工作方法,使萊島集團成為了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集團。他對自己的助手和員工,看似有點“殘酷”,他會莫明其妙的讓你馬上去做一件事。

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麵對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即重要且緊迫的事、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緊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緊迫也不重要的事。

其實,在個人的生活中,也有著許多不緊急卻重要的事等著我們去做。

我們為了太多緊急的事,隻好犧牲一時看來不甚緊急的事,例如為了加班,犧牲應有的睡眠。為了業績,犧牲吃飯時間。為了應酬,不能陪家人散步。為了謀取職位,不能與朋友喝茶。

確實,緊急的事不能不做,奈何人生裏緊急的事無窮無盡,我們的一生大半在緊急的應付中度過,到最後整個生活步調都變得很緊急了。

重要的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卻被緊急的事擠掉了它應有的空間。生命的空間有限,當全被緊急占滿時,就像是一個停滿了汽車卻沒有綠地的城市。當我們靜下來思考未來,或回過頭對過去進行反思的時候,我們會聽到自己的心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讓自己無悔一生的事情。如果我們把事業放在第一位的話,那就必須把有助於實現夢想的工作,永遠放在每天工作清單的第一位,而不要迷失在那些看似緊急的次要的、瑣碎的事情當中。

重要而緊迫的事情,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這種事情有的是實現我們事業和目標的關鍵環節,有的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比其他任何一件事都值得優先去做。隻有這些事情都得到合理而高效地解決,我們才有可能順利地進行別的工作。

5、訓練另辟他徑

現實生活中,不管處理任何事情,都要靈活應變。此此路不通,另辟他徑,否則,即使你用盡了力氣,恐怕也難達到目的。

從前有兄弟兩人,由於居住在偏遠的鄉村謀生不易,他們就到外地去做生意,於是兄弟倆把田產變賣,帶著所有的財產和驢子到遠地去了。

他們首先抵達一個生產麻布的地方,弟弟對哥哥說:“在我們的故鄉,麻布是值錢的東西,我們把所有的錢換取麻布,帶回故鄉一定會有利潤的。”哥哥同意了,兩人買了麻布,細心地捆綁在驢子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