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等、靠、要思想——將自己托付給政府。如許多下崗工人一切依靠政府,等待政府的“安排”向政府要工作,要飯吃。他們就沒有想過:因下崗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去開辟自己的新生活。
第四種:“鐵飯碗”思想——將自己托付給工作單位。我們認為所謂“鐵飯碗”就是指在某一個地方能吃上一輩子飯的“碗”,就是不知真正的“鐵飯碗”應該是一輩子無論走到哪裏都有飯吃的“碗”。
第五種:“老板會有辦法的”——將自己托付給上司。不要把應該由自己來解決的問題托付給上司幫你解。其實,上司聘你的本意,恰恰是期望你來幫他解決問題,而不是他來幫你解決問題。自己不想辦法,托付給上司和同事去想,萬一他們因為“太忙”而照顧不到你,失敗的苦果是不是仍得由你咽下。
第六種:“老公,我這輩子全靠你了”——將自己托付給家庭。如果你成了你老公的負擔,那麼婚姻就成為家庭的“負債”而非“資產”。萬一你跟不上老公的步伐或者老公不堪重負,離婚的那天你定“世界末日”來臨的感覺。當然,反之亦然。
第七種: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將自己托付給別人。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但反過來,負麵理解就成了托付思想。其實,在家得靠自己,出外還得靠自己,父母朋友僅僅是對你側麵提供點幫助機時已。不要讓自己成為“父母朋友“的負擔和累贅。
最後,告訴大家成功要靠自己,所謂“天助自助者”別人能幫隻是一時,要改變思想,讓思維來改變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從解除“托付思想”開始。
掌握命運,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掌握的意思是抓住某種抽象的事物;這與我們平時所說的控製、幹預有著很大的區別:控製和幹預反映的是以一種強烈意誌去影響事物的發展狀態,而把握則有很大的靈活性,行為主體可以根據外界的各種變化采取適合自身特點的措施,以達到與環境的和諧從而取得個體的發展。具體到個人與社會這個問題,社會通常充當了一個控製幹預的角色,瞬息萬變是它顯著的特點,這些變化的因素時刻影響著個人的決策和發展,甚至是幹預阻撓著每個人的命運。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社會看上去就是個人命運的操縱者,可是事實證明每個人不單有自己獨特的命運,而且有許多人審時度勢,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把握住了自己生命的方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不論環境如何變化,如何惡劣,個人因素才是把握命運最主要的因素。
綜上所述,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締造者,每個人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命運究竟是誰在主宰?曾一時,一顆跌落的心無數次反問著這個難以解答問題,特別是每逢夜闌人靜,獨自靜坐,思緒萬千之至,看著黑夜的街燈在微風中瑟瑟發抖,一輪殘月掛在枝頭忽明忽暗之時,那種思想更趨的強烈,微眼回首著人生走過的曆路,不禁有些悵然若失,扼腕歎息,工作的不順,理想的破滅,人情的冷暖,一切的一切都是讓人覺得茫然與沉重,失落與無依。
然而,就在心靈與現實產生強烈撞擊的時候,一次偶然機會,去拜見一位長者,長者說了一席話卻使我悟到人生真諦終生受益: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存在於他自己的決定之中,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況且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潛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天賦,它是上天埋在我們生命裏的金礦,如果你能找到它,盡可能地發掘它,成功就近在咫尺的事情了……
一連串樸實無華的語言說到心坎上,是啊,命運是掌握在自己在手上,人活著須要有一點精神,一點自信,生活本來就是一麵明淨的鏡子,你對它笑時,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時,同時它也對你哭,總是讓人掩蓋不了,你必須積極地生活,努力地向前看,爭取主動的一麵,期待好的回報。無須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否則,你隻能時時遇到絆腳石,讓你翻跟鬥,碰個滿臉灰塵,甚至遍體鱗傷。正所謂人貴有精神,敗於自卑。
心有所思,行亦隨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可以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編劇、導演和主角,我們有權利把自己的人生之戲編排得波瀾壯闊,華彩四溢,也有責任把自己的人生之戲導演得扣人心弦,落英繽紛,更有義務把自己的人生之戲演繹得卓然出眾。
堅信世人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相信這句哲理名言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時,同時又為你打開一扇天窗;不要因一時的失落,而垂頭喪氣,灰心消極,踐踏拋棄初衷的目標;不要因站在物欲橫流的潮頭,而被金錢、權利牽著鼻子走向深淵,盡管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之說,但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用簡單的物質金錢來等值代替與衡量的,自已的實力才是最重要。
相信自己,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