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結束語2(1 / 2)

你一定要堅信——自己的命自己造

為了說清主要由誰決定,我們不妨先來讀讀下麵這兩個故事:

故事1: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個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故事2:劉邦在做沛城小吏時,有一段時間,他非常苦悶。一天,他坐在家裏喝酒。邊喝它就想:為什麼自己就隻能在這麼一個小地方做這麼一個小小的官吏呢,為什麼坐在龍椅上的是別人而不是他呢,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嗎?我這一生就隻能如此了嗎?

這時,他的朋友蕭何走了進來,兩人對麵而坐,劉邦就問蕭何:“你說人這一生到底有沒有命運?”蕭何說:“有呀,人這一生當然有命運了,你伸出手來,我幫你算算命吧。”劉邦挽起袖頭,將左手伸到蕭何麵前,然後,蕭何就開始和劉邦大談命理命相。劉邦聽的有時點頭有時搖頭,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講完一通大道理之後,蕭何讓劉邦握住自己的左手,然後問:“握緊了嗎?“劉邦不知蕭何想要做什麼,但還是回答:握緊了,他問道:“您說真的有命運嗎?”“有的”,蕭何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要窮困一生呢?”劉邦問。

蕭何就讓他伸出左手,指給他看,說:“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作愛情線,這條斜線叫作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然後蕭何又讓他跟自己做一個動作,他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蕭何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裏?”劉邦迷惑地說:“在我的手裏啊!”“命運呢?”劉邦恍然大悟,原來命運是在自己的手裏,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裏。

然後,蕭何又細細解釋到:“你發現了嗎,還有一些命運線是露在外麵的。這些就是外界因素的所用。命運絕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

劉邦聽後深受啟發,每在自己危難之際,就會想起這件事。用自己的毅力戰勝一切困難,終究成就一番霸業。

每當你遇到失敗的時候,告訴自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每當你的朋友由於失敗而灰心喪氣的時候,你鼓勵他,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每當你見到那些算命術士招搖撞騙的時候,你告訴那些將要受騙的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不在別人的嘴裏。

不過,對於命運究竟由誰決定,古今中外有多種多樣的說法,如:

第一種:宿命思想——將自己托付給上天,或者是上天的代言人——算命先生。大家走過大街小巷的時候,一個盲人在給人算他的過去未來,命運如何,大家想想一個兩眼不見天日的人能夠掌握他的命運,花錢買個心裏安慰,其實是欺騙自己。“宿命論”就是其中一種流行很廣、影響很大的說法,這種說法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上天安排好的,一個人從生開始直到離開人世,都無法避免或者無法走出這種“先天的安排”。如果他命中注定是要受貧窮和磨難的,那他的一生就是這樣,不可能獲得幸福和平安,如果他命中注定要做王侯將相的,是要享受榮華富貴的,那麼他一生中一定不會受苦受難。

第二種:救濟思想——將自己托付給社會。什麼是個人呢?個人,就是一個人的意思,是跟集體相對的。但是很多的個人組成社會,社會是人的集合體,沒有了個人,社會自然也不能存在,根據哲學裏的內外因理論,人是社會的個體,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其源動力在於自己,而非別人。外因即社會是否起作用,要看它是否能夠對內因產生影響,如果你是一個執著而堅定的人,那你會依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前行,那麼你就會發現,命運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可是很多事例說明,即使是同一個家庭裏的一對雙胞胎,人生的道路也不存在那麼多的相似之處,可見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個體的命運因人而異是由一係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不同造成的。其中,內因即主觀條件是人的命運變化的根本原因,具有決定性,外因即社會環境是通過內因發揮作用的。很顯然,命運並非由社會決定,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想吃餡餅還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拚搏。隨波逐流的落葉是無奈的,隻能聽天由命,它的命運完全由風向與流水掌握。然而,人類卻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像落葉那樣把自己前進的方向交給社會。扶貧的時候我們發現,物質扶貧不能使之從根上脫貧,許多人貧困的根源便是深深依賴別人救濟扶助的思想。要扶貧的是精神上的扶貧,是如何去教會貧困者學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