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歡改變,害怕變化。其實,變化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記得在北大時,我仔細閱讀了馬克思的辯證法。當時,我的理解就是,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因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永遠不要因為自己暫時領先而飄飄然,也不要因為自己暫時落後而自暴自棄。因為今天的領先不等於明天的領先。反之亦然。這可能也就是中國老話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吧。
可以慶幸的是,我永遠擁抱變化。大部分人習慣於回避變化。他們在聽了我的講座之後,也會熱血沸騰,對未來產生無限的憧憬。可一回到家,就又回到了原來的自我當中。不敢向舊的信念告別,就無法去擁抱新的未來,也就無法進人更高的境界。
我經常會給我們的地產投資客戶支兩招。一見麵,他們馬上就問我:“我要怎樣,才能掙更多的錢?”
我說:“先別急著問如何掙錢。咱們先克服一下你們的心理障礙!”當我們從思想上解除禁錮,看到收入提高的各種可能之後,再根據個人的經曆、專業背景和知識、技能,來製定一套行動計劃。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結果,都是由我們的想法決定的。因為想法決定做法,做法決定結果。很多人在長時間內生活沒有什麼變化,那是因為他們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當你的想法改變時,你的生活就會出現真正的變化。
1991年1月,當我在悉尼送比薩餅、一小時掙7澳元時,我定下了一年掙100萬澳元的目標。如果當時跟人說起我的想法,他們會笑話我。我用了十年,才實現了百萬年薪的目標,但我做到了。如果能早點兒找到一位導師,我可能會少走五年的彎路。
目標一旦設定,你若是認真的,就要想方設法去實現。隻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堅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說不喜歡錢的人,一方麵是不懂得錢,另一方麵是在為自己掙不到錢找借口。掙大錢和掙小錢花的時間和精力是一樣的。要掙多少錢,是由你自己來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別人就要給你定了。在如今的時代,掙多少錢應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千萬不要放棄這個自由權利。
一旦收入提高了,你就可以開始玩房產投資這個遊戲,並成為贏家。你有錢,銀行才願意借錢給你來買房產,你才能付得起銀行利息來買時間。到了一定時間,房產升值乃至翻倍,就將你推人富人的行列。
也有不少投資者缺乏明確的投資目標,隨意性和偶然性較強。比如說,看朋友買了一套房,他也想買一套。在路上碰到一個樓盤正在熱賣中,進去看看,結果就買下兩套。也有一些人士隨大流。
目前,中國很多房產投資者仍抱有炒作的心理和投機心態。其實,房產是一種中長線投資。隨著需求量的極大增加,可建地的迅速消失,在十至十五年中,房產會給人帶來巨大的財富。有人把房產比喻成一隻會給你下金蛋的鵝,千萬不能殺掉!一旦你把房產過早出手,盡管你也會賺一些錢,可下家會掙更多的錢。在我看來,房產投資隻有一個目的——幫助人們實現財政自由。
世界上有關房產投資的係統和方法五花八門,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其中不乏四兩撥千斤、空手套白狼,利用房產投機、一夜之間暴富的竅門。可這些方法僅適用於極少數人。過去十年中,亞太集團一直在推廣的是一個適用於大多數投資者的係統。畢竟,人性的兩大弱點“恐懼”與“懶惰”,令大多數人隻想不做。
我再重複一遍,我們的方法就是,輔導客戶利用銀行貸款,買下四至十套高質投資房,在手裏留十年左右,然後就可能躋身於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的行列。我們雖不能百分之百為你打保票,但你的機會很大。許多人都這樣做到了。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買下這些房產,買在哪兒或如何能長期留住這些房產,那就拜個師傅。找什麼人做師傅?隻能找那些已成功做到的人。
在投資過程中,很多人把人之常情拋在了腦後。他們花太多時間上網搜尋或到售樓處去看房子,一心想撿便宜,以為這樣就占了優勢。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所謂的便宜或優惠都未必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也隻是一次性的。
我們更強調培養一個人的“富人心態”。富人的心態使一個人不把眼光局限於一次性的優惠或短期效益上,而是學會製定一個致富戰略和實踐方法,用人之常情去從事房產投資。這樣,你就會發現,房產投資其實是一種簡單易做的遊戲。
在房產投資中,選房固然重要,但投資者往往過於感情用事。雖說房子是供人居住的,但每個人對房子的喜好有所不同。如何選擇投資房產呢?運用“從結果開始”的原則,決定買房前,一定要先想到下家兒。要問自己:“如果我現在花五十萬買下這套房子,十年之後,別人會不會花一百萬來買它,或花雙倍的租金來租它?這些人是何許人?十年後,這些能買得起這套房子的人為什麼要付雙倍的價錢來買它?這座房子和它所處的地點為什麼會吸引這樣的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