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影視作品中的夢(1)(1 / 2)

電影是一種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現代藝術,綜合並容納了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

電影自誕生之日起,便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在藝術表現力上具有超越其他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讓電影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更完美的呈現出夢境。

電影是電影人的夢,夢是個人的電影。本章我們將介紹一些影視作品裏的夢,讓你感受電影和夢結合時產生的那種無窮的魅力。

從《安達魯之犬》說起

《安達魯之犬》也被翻譯成《一條安德魯狗》,拍攝於1928年,導演是西班牙現代主義詩人路易斯·布努埃爾。布努埃爾是一個電影狂熱者,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自布努埃爾和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兩個夢境。整部影片看上去也和夢一樣,時間順序很亂,而且完全沒有因果邏輯。它率先運用了象征、省略的影像和印象主義的剪輯技巧,是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這部電影可謂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開山之作,曾經引起無數的爭議。有無數人高度評價該影片,也有很多人強烈批評該片,法國甚至將此片封禁了40多年。但無論如何,作為一部超現實主義的電影,它在電影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極有可能是第一部純粹以夢為主題的電影。

超現實主義電影在《安德魯之犬》之後風行一時,但壽命極短。這類電影喜歡對情節做一些不合邏輯的安排,用顛覆了的時間和敘事結構來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強調潛意識和夢境的重要意義。超現實主義電影追求個人的快感、意象的詩意和強烈的效果,體現了非常強烈的反傳統、反邏輯傾向。

很多人帶著平常看電影的眼光看過這部電影後,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因為發現這部電影講述的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連一點邏輯都不存在。電影名字也顯得很莫名其妙:名字叫做《安德魯之犬》,可是安德魯是誰都不知道,安德魯沒有出現,犬也沒有出現。這個名字怎麼解釋沒人能回答。

整部電影之所以顯得缺乏時間概念和邏輯順序,是因為導演希望通過它來表現出人類內心最無序的潛意識,達到本我的一次宣泄。導演隻是客觀地將那些最怪異和原始的意象描繪出來,片中的一幅幅影像隻是一片片夢幻般的碎片,是潛意識的種種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在看到一幅畫麵時,它不能對我們產生一個固定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看到影像後才會感到困惑。

這部電影裏出現很多意象的疊加,這些都和夢的象征意義不謀而合。至於哪個是象征意義,那個是象征,就要看觀眾自己的眼力了。在這裏舉一些例子:

穿嬰兒服的男人穿戴象征女性心中對溫柔男性的渴望;摔倒象征著無助;盒子象征女性的欲望;手象征男性性器官;手上的黑洞象征潛意識;腋毛轉變為海膽象征著對性的抗拒;人群象征社會;警察象征超我;被汽車撞象征本我的壓抑;手被門夾到象征著欲望的表達受阻;手槍象征男性性器官;腋毛和胡須象征性;螞蟻象征著對死亡的恐懼。

在我們學過夢的象征意義之後,對《安德魯之犬》的理解會稍微容易一點。但是這部電影是不能被解讀的夢,因為它是兩個人的夢的拚接,同時加入了其他的一些潛意識元素。在這麼一番改裝之後,就連布努埃爾和達利自己也不能完全順利地解讀它了。

作為超現實主義的兩位傑出天才,布努埃爾和達利都深受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的影響,而幽默和性,正是弗洛伊德一生最推崇的。在我們看這部奇怪的電影時,我們不難發現影像中充滿著幽默和性的元素。

這部劃時代的傑作隻有15分鍾,但卻影響深遠。在此之後誕生的每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或多或少地受到《安達魯之犬》的影響。尋著這條狗的足跡,超現實主義電影呱呱墜地了。

【小貼士】畫夢的人

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多瓦·達利對弗洛伊德的夢理論非常感興趣。他很善於從夢中找到靈感,他的很多名畫都是對自己的夢的描繪。為了捕捉夢中的畫麵,他常常睡在畫架邊,手裏還拿著畫筆。隻要一從夢中醒來,他就趕緊開始工作。

黑澤明與《夢》的解讀

有一位電影大師曾經說過,電影的機製與夢的機製是一樣的,電影的本質就是造夢。把夢裏看上去完全不相關一些影像資料並置起來,放到電影製作裏來說就是眾所周知的“蒙太奇”。在這裏要說的一個會造夢的電影人,就是黑澤明。

黑澤明,20世紀日本導演,被稱為“電影天皇”,據說這個稱號最初具有諷刺意義,指他在指揮現場的執著強橫和專製獨裁。到了後來則成了“徹頭徹尾”的尊稱。美國商業上最成功的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由衷表達了對這位大師的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