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電影裏,隻要借助一種藥物和一台機器,把人的意識上傳到某人的夢境中,就可以進入這個人的夢境,通過夢境來改變這個人的思維和意識。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藥物可以讓人進入到所謂超級睡眠的狀態,但目前想進入別人的夢境是不可能的。控製自己的夢還是可以做到,比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清明之夢。
第二個問題:到底有沒有多層夢境?
很多心理學家都從普通人的夢中發現了2層夢境,這說明多層夢境確實是存在的。但目前報告最多的也隻有3層,離電影裏7層夢境還差得遠。
多層夢境源於夢的凝縮、置換等機製,使得夢總是處於跳躍的情節中,從而產生了夢境分層的錯覺。而腦科學的證據表明,夢的跳躍性可能來源於眼動睡眠。最近有科學家發現,在這個階段眼睛的快速活動與夢中場景的切換有很大關係,場景切換越快,眼球轉動也就越快。
第三個問題:夢裏的時間流逝會變慢嗎?
電影中引入的這個概念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夢境中的時間比現實世界的時間流逝速度要慢得多,並且時間的流逝速度跟夢的層次相關,越是深的層次,時間流逝的速度越慢。這句話理解起來可能有點困難,簡單點說就是可能在夢中已經度過了一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隻過了不到一個小時;但是如果在夢中做的夢裏度過了一天,也許現實生活中隻過了一分鍾。更深的夢的層次以此類推。
那麼,這種對夢境和現實時間的虛擬描寫有沒有依據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些清明之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做清明之夢的人從夢中醒來時,他們報告的對時間的感覺確實是這樣的。當他們報告自己在夢中經曆了很長時間,但是實際生活中要比他們感受的短得多。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他們更為感興趣的事情是:如果大腦對時間的感知出現問題,會發生什麼事情。雖然對時間的幻覺是由大腦自身產生的,但正如《盜夢空間》中的情節一樣,這種幻覺同樣令科學家感到迷惑不解。
第四個問題:植夢到底有沒有可能?
許多催眠專家都認為,通過催眠,植夢是可能實現的,導演諾蘭的“植夢”的靈感可能就來自於催眠。《盜夢空間》中的夢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把夢和催眠裏比較有趣的東西拚裝在一起的幻境。催眠是人工引導產生的,而夢卻是自發的。片中的造夢讓人進入一個別人構建的世界,與催眠師的引導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片中費舍爾在夢中製造一支護衛軍讓柯布等外來者大吃苦頭,這是對現實中的心理防禦機製的誇張和想象。心理防禦機製是潛意識的一個功能,把自己不接受不喜歡的一些心理活動壓抑下去,而催眠則是屏蔽掉這些防禦機製,直接觸碰你的潛意識。
第五個問題:夢境裏到底遵不遵守物理定律?
《盜夢空間》裏的夢極盡想象與誇張,甚至出現了巴黎就像一張大紙一樣折疊起來的畫麵,還有的時候有些光的幻覺會變成真的。電影中的那段沒有盡頭的樓梯實際上就來自於荷蘭藝術家埃舍爾創作的沒有盡頭的樓梯,這些在夢中出現都是有可能的,夢境也會遵循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法則。一個關於夢境的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感官輸入,意識行為似乎變得不可捉摸。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夢境中找到一些規律:如自我實現期望定律(你期望的事情將會發生)和敘事動力定律(在某個地方停留太久,夢境開始陷入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