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造充滿生命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1 / 2)

打造充滿生命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趙麗麗

摘 要: 課堂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作為組織者和指導初中語文學習活動的領導者,將一節語文課打造得更有活力是初中語文教師的職責。對於僅僅隻有幾十分鍾的語文課堂,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魅力,讓教室成為學生享受學習的地方,為語文教學注入活力,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的重要原因是當前語文課堂缺乏生機,失去活力。因此,要創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就要精心備課,做好課前準備;活躍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成功的經驗中學習。

關鍵詞: 生命活力 語文課堂 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推進,語文教學也不斷注入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學材料,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們看到的仍是語文課堂備受冷落,初中學生對語文課堂並不是十分滿意。當今時代仍是應試時代,課堂上學生沒有自主權,老師自以為對考試了如指掌,開啟了“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教學模式。這樣循環往複,學生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沒有了自主思考的時間,本來可以活躍起來的課堂卻日漸死氣沉沉,原本可以充滿無限遐想的語文科目竟成了幹癟蒼白的科目之一。麵對此景,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一、鼓勵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即“引路子、給樣子、攙膀子”。自學能力的強弱要看學生是否進行了自我思考和自我感悟。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尤其對於以閱讀為主的語文學科來講,自主閱讀會提高學生的審美樂趣,獲得思想的升華乃至對情感和思維有一定的影響,教師需要“引路子、給樣子、攙膀子”,教師是在黑暗中給予學生們光明的一盞明燈,但不可以指路,路終歸需要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法終歸需要學生自己尋找。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各種獨特體驗,尊重每一種獨特的理解。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個人接觸的環境與積累的知識不盡相同,對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是一名聰明的教師,就讓思維的火花盡情地在語文課堂上碰撞。

二、打造“對話式”教學

“對話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以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為目的,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特征。我們經曆過很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互動課堂總顯現出假惺惺的一麵,互動僅流於形式、浮於表麵。要麼借用互動的時間談點學習之外毫無意義的事情,要麼在互動過程中一言不發,這樣的互動又有什麼意義呢?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課堂“一團糟”,逐漸失去活力。按理說,一節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最應該有的是互動,但是課堂互動所應該有的樣子應該是:師生互教互學、交流信息麵廣泛、師生共同參與,不要讓學生成了回答問題的機器。

三、巧用多媒體

這裏所謂的巧用多媒體,指的就是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學生仍然比較熱衷於“板書”的過程,一名教師板書的效果如何會直接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濃厚與否。教師在板書過程中加以講解可謂是最真誠的傳統教學方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內容講得不僅多了,屏幕上豐富的圖片和文字也令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但是過於依賴多媒體真的好嗎?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利有弊,教師可以避弊取利,通俗來講就是“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即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對於重點的內容可以“板書”,需要學生了解的課文背景知識可以選用圖片豐富的多媒體大致瀏覽。這樣結合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學生學到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