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作文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2 / 2)

對傳統作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就是要擺脫這種以教師為主的講授模式。而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需采用合作探究模式進行。以“美的發現——學習抒情”為例,所謂“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抒情的關鍵在於把情感融具體的形象之中,那麼,要讓學生在寫作中了解這一點,教師可以“什麼是美”的話題導入,然後以學生熟悉的古詩詞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為何詩人要寫景,寫景的目的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再明確寄情於物、托誌於物時,需抓住事物特點並賦予特定內涵。其次,要加強針對性練習。高中語文教材中將作文安排於單元後,沒有具體章節解析寫作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練習。如學生存在結構混亂現象,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提綱式”寫作進行,如在“寫人要凸顯個性”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確定主人公,然後圍繞主人公的特點分層討論,通過討論確定結構後,再將事件連綴起來構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三、緊密聯係生活實際,讓學生寫好

通過對曆年的高考作文分析來看,很多學生在寫作中依然存在“假”、“大”、“空”的現象,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學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傳統模式下,學生更多是采用模版化的寫作方法進行作文,作文中沒有融入生活實際。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就需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學會用作文表達生活。

首先,要引導學生在作文內容上生活化。以“2014年江蘇高考作文題:隻有青春是不朽的”為例,應該說,每個人都有青春,如何讓青春不朽是一個追求價值的過程,這就自然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了。在寫作中,教師就需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去發現青春存在的價值,從而升華主題,避免“假”、“大”、“空”現象的出現。其次,要緊扣生活讓主題得到更好的升華。在對學生的作文分析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文筆較好,思路清晰,但作文內涵不夠深刻,從而導致作文丟分。以“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規矩”為例,老規矩就是一些傳統,隨著社會發展,一些傳統正在被社會忽視,那麼,如何從生活出發發現這些老傳統並思考繼承的方法,這就讓主題得到了升華。當然,要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做到這一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多結合社會現象或社會實踐引導學生進行訓練。

總之,寫作並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是學主體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從害怕作文走向喜歡作文,從要我寫走向我要寫,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方法的引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結合生活而讓學生由單純地應付考試過渡到把作文當做一種習慣和學習方式。由此,高中作文教學才會在新的曆史時期獲得新的發展,學生也才能得到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