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
作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吳傑珍
作文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思考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和教學效果,尋求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新課程改革穩步推進,深化作文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提高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積極拓展作文教學空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愛上寫作,掌握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教師應該積極參與新課改理念下的作文教學改革,切實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素養是人們得以終身發展的基本素養,在語文素養中,寫作能力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寫作交際能力是公民的基本素質之一。作文教學是完成公民素質培養任務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不斷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努力。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的開始,都是從學生的語文學習起步的,學生的語文水平往往是學生素質水平的體現。素質教育是作文教學的出發點,作文教學理所當然地要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思考生活,使學生對周圍的點點滴滴形成獨到的見解。從素質教育出發,培養學生的作文素質是作文課堂教學的目標,作文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是習得必要的有用的寫作知識,新課改下的寫作課堂必須摒棄單一、枯燥、機械的技巧操練,進行科學思維和生活素材的積累與篩選等的方法指導與點撥,培養學生現代寫作能力和良好的寫作習慣。科學地進行作文教學,必須以寫作知識為先導,寫作知識是培養寫作能力的基礎,對寫作技能的訓練起定向作用,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把這些寫作知識轉變為學生的寫作技巧,將受用無窮。根據對學生作文現狀的調查,這些問題說明作文課堂教學要務實,要把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寫作能力和良好的寫作習慣作為作文教學的目標。在作文教學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每篇作文的寫作過程,抑或是社會、工作、生活當中所需要的各種書麵文字,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維解決現實情境中的某個問題,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維適應新情境的需要,在加強學生思維訓練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在作文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作文,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怎樣做人,作文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精心創造時機、切實有效的育人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樹正氣、講奉獻,指導學生對一些沉渣泛起的腐朽思想有正確的認識,把作文過程當做道德情趣高尚化的過程,是靈魂淨化的過程,也是語文素養全麵提高的過程。培養寫作能力是關鍵,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為中心,前承寫作知識,後啟發展智力。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自覺接受中華民族精神的陶冶,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抒時代之聲,吐真情,達到培養人的目的,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作文課堂教學要務實,要把培養學生具有現代寫作能力和良好的寫作習慣作為教學的目標。我們培養的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並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在作文課堂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深入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生活,學生能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寫作能力自然提高。一堂作文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在於學生在這堂作文課上究竟學會了什麼,他們能否運用這一技能表達自己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觀察、體驗、感悟。教師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片段寫作等不同方麵的專項訓練,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範圍等,也對一些生動語句多作仿寫,或給一組詞語寫一段話的練習,有意識地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詞彙靈活運用於寫作中。片段寫作是作文訓練極其有效的重要途徑和科學方法,作文片段訓練的目標具有具體、科學、靈巧而實用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和體驗生活,留心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加深對生活的認識,學會從現實生活中搜集整理寫作材料。片段寫作是寫好完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訓練手段,運用這種方法,訓練內容集中,師生可以根據一定的中心確定寫作要求,力求在一點上真正做到有效突破,再者篇幅短,可以有時間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在寫作基本訓練上多下工夫,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