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閱讀過程的創造既可以通過具體的細節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又可以透過作品的空白研究人物的命運,既可以抽出文中的論據填進自己的論據,又可以根據表麵的文字讀出文字背麵的東西。閱讀是理解別人對生活的反映,是間接認識生活;寫作是直接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是表達,所以教師要把寫滲透在閱讀教學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和求知欲,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彌補知識和能力的不足,從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作文教學中,恰當的方法指導、技巧點撥和語言錘煉,對閱讀無不起促進作用。寫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通過作文的修改、評講、反思,更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某些教師急於求成,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僅以幾個優等生的回答代替全班學生的思考,或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致使學生的思維停留在被動狀態,不再獨立思維。寫的過程就是思索的過程、訓練語言的過程、主動學習的過程,同一個題材,轉換一種表現手法,進行合理的創造性表述,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空白點,把作者隱而未發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意圖,提供想象和創造餘地的文本,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側麵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沉浸其中享受語言、體會感情、暢所欲寫,並在這種實踐中對文本理解得更深,走得更遠,從而使學生的語言和精神世界和諧共振、協同發展。應讓學生走進文本,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啟發,獲得規律性的寫作知識,獲得語言能力和語感的增強。縮寫是在不改變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基本結構、順序和體裁的前提下,對長文章進行壓縮,使之成為短篇短段;改寫可以加深學生對文體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懂得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課文的基礎上,寫出的內容既符合情節的發展需要,又融入自己的想象,為文章創造一個較圓滿的結局。在閱讀教學中,用豐富多彩的寫作樣式和體裁,引導學生體會一些寫作技巧的精妙之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對於那些比較簡短的文章,擴寫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在閱讀教學中,隻要教師多給學生留一些寫的時間,多輔導學生進行寫的實踐,學生的寫作素養就會逐步提高。寫作靠日常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會更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可以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透徹。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增強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紮實的讀寫能力。隻要長期堅持,紮實訓練,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寫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