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2 / 3)

3.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應擺脫傳統外語教學觀念的束縛,改變以往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的做法,將中心逐漸轉到以學生為主上。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一課為例,筆者在上課前先向學生介紹:The difference in child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Chinese people emphasize on the acquisition of basic skills, therefore they teach children by holding their hands. On the contrary, focusing on the fostering of creativity, the Americans encourage children to learn on their own. (中美兩國在兒童教育上的差異:中國人注重基礎技能的快速掌握,因此采用手把手教孩子的方式;美國人更注重孩子創造性的培養,因此完全讓孩自己去發現事物。)在介紹了有關的背景知識後,筆者趁機向學生提問:

(1)What is your way of learning?

(2)What is the way of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students in general?

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和自己的親身經曆來談談看法,這種把學生置於真實情景中的問答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他們覺得有內容可談,於是個個爭先恐後,談了各自的學習方法及中西方在教育上的差異。“教學活動不但要有利於語言能力的訓練,還要逐步發展在語篇水平上進行交際的能力”,這裏僅限於介紹幾種做法。

(1)上課時讓學生歸納出各段段落大意及課文的中心思想。如果是記敘文,可讓他們複述,在講述時,讓學生注意不要背誦課文的句子,盡量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提高他們的概括能力。

(2)用學過的詞、詞組講生活中或書本上、電視裏看到的趣事、故事、假日活動、家鄉的變化等,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或願意講的事。

(3)組織課堂討論。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例如在上《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三課時,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下麵兩個問題:

(1)In what way has science changed the world we lived in? Give example.

(2)In what way is science a good or bad thing? Give example.

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要求兩個小組各討論一個問題,然後讓各小組推派代表陳述他們的觀點,最後小結,在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學生在討論中存在的不足,教師還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麵,改變“滿堂灌”的做法,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地參加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