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板書有示範和審美作用。
課堂教學的藝術離不開具體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離不開基於紮實的專業知識又經不斷錘煉出來的教學組織能力,也離不開簡約精當的優秀板書。板書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書寫能力,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教師的示範不夠規範,學生的模仿就會“差之千裏”。精心設計的板書,不僅能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活化所學的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更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進行板書設計呢?
1.深挖教材,把握重點。
板書是一堂課的學習要點在課堂上的展示,也是鞏固知識的依據。因此,教師的板書設計,應在準確“吃透”教材基本觀點的基礎上進行,是“二次備課”。板書設計一般要遵循教材的邏輯順序,緊扣教學目標。一般說來,應抓住以下重點內容:
(1)能引導學生思路發展的內容,如必要的標題、問題的銜接和關鍵。
(2)能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內容。
(3)能引發學生產生聯想、加強記憶的內容,如對知識結構的提煉等。
總之,備課時就應注意把握課本的重點,解決難點,突出特點,為優秀的板書設計提供素材和依據。
2.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板書,必須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否則,設計出的板書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3.講寫結合,相得益彰。
板書內容設計必須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課堂上的板書很多隻是條條框框,實質上它與教學內容是綱與目的關係。因此,板書的內容必須精煉,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內容設計時,將通盤考慮講述內容,如寫哪些內容,什麼時機寫,寫在什麼位置等,都應做周密合理的安排。隻有這樣,板書才能與授課進程互相協調,相得益彰。
4.主輔相隨,緊密結合。
係統性板書與輔助性板書應緊密結合。係統性板書是板書的主體,輔助性板書為係統性板書奠定基礎,二者相輔相成、密切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語言準確,啟發性強。
教師板書的語言要確切、精當、言簡意明、一目了然,給人以凝練之感,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6.條理清楚,內容完整。
有些板書雖在授課過程中不規則地間隔出現,但最後仍要形成一個整體。一堂課的板書,應是對該堂課講述內容的濃縮,內容應完整係統,以便學生在課後利用板書的章、節、目、條、款進行歸納小結,收到再現知識、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效果。
7.學生參與,師生互動。
好的板書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讓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的作用。板書是一門藝術,需要借助教師各方麵的優秀素質加以發揮。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認為板書設計完全是教師單方麵的行為。其實不然,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及時給學生提供“板書”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板書,並且將板書在本堂課小結時加以利用,學生此時會聽得特別認真,真正將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體現出來。當然,這需要教師總攬板書的全局,開辟一塊“空間”給學生,如何書寫、寫什麼,教師應該“胸有成竹”。否則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有可能攪亂教師自身板書設計的意圖,影響整個課堂的進度和效率。筆者認為在英語課上讓學生參與板書很有價值。那麼如何讓學生參與板書設計,對學生和教師又各有什麼要求,如下幾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