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1 / 2)

淺談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楊學玲

網絡教育是對傳統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挑戰,給教學改革帶來契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網絡環境下的教育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開始認識到網絡技術應用於教育將會極大地促進教育的發展,將會帶來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過程的深刻變革,傳統教學模式將會被打破。

網絡環境下的“學”與“教”從根本上改變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它在課堂教學、知識結構、課程安排、能力評價、協作學習和師生關係等方麵都將發生質的變化,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是一種變革的教育。

一、學習環境

許多年來,學習普遍被認為是有係統、有計劃、有指導地學習文化知識,熟練掌握學習技能,養成良好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網絡科技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教育觀念,推進了教育模式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更深入地發展。因此,提高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價值判斷能力、社會交往和互動能力、對個人和環境的理解能力、個人對當今世界的了解能力及增長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知識應該成為學習目標。

1.傳統教育學習環境

傳統教學的物質環境都是大同小異的,校舍的建築造型、植物的綠化、各種設施的布局、教室設備的配置都十分相似。傳統教學的人文環境主要是由學校、學校老師和同學構成的學習知識的主要人文環境。傳統教學環境有固定的教學地點和一定數量的學生,由教師根據教材安排教學內容,製訂教學計劃,通過課本、黑板、投影儀、電視機、錄音機等媒體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機械地重複,再按教師的要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習環境隻作為間接的、潛在的媒介對學習發揮作用。因此,傳統學習環境具有統一性、封閉性、目標單一性等特點。

2.網絡時代的學習環境

網絡教學環境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製,使學習者方便快捷地傳播知識信息,學習者可以享受一流教師的授課,教師可以看到或使用一流的教案。網絡環境下這些先進開放的教學資源供全球學習者瀏覽,同時它具有以下特點:教材多媒體化、學習過程互動化、教學資源多層化。網絡環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學習環境,而且是展示教師、學生、增強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交流的有效途徑。知識是通過分析周圍世界的信息獲得的,隻有讓學習者積極介入學習環境才能實現智力發展目標,計算機網絡為學習者創造自主建構知識的環境。網絡環境下的學習靈活多樣,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圍繞著一個主題搜索、分析、處理信息,並與老師同學展開討論交流,從而達到個性化探索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