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與學的藝術
1.傳統教育的教與學
傳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把學生看做是接受知識的機器,使學生被動地按照別人預先設計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實現他人設計的目標。這種來自教師和學校無形的外部影響力侵占了本屬於學生自由發揮和思考的空間。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體製,統一的課本、統一的試卷、統一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教育模式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導演者,指導、組織和控製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處於非常重要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內容不能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意誌製定,主觀能動性很難充分發揮。而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有的知識隻要傳達給學生就達到目的了,有時候學生對教師傳授的內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2.網絡時代的教與學
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提倡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在新型網絡教育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在角色、作用、功能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講台上的表演者變成了幕後的指導者,擔當著準備、網上資源設計、參與等協助者的角色,通過為學生創造發揮自我的環境,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網絡技術發展迅猛,全球知識大爆炸,知識的更新速度加快許多,某一學科的任課教師一個人學到的知識量和知識麵都是有限的,然而學生受到各種傳播途徑的影響很大,他們會提出多種多樣的問題,教師不一定能解答學生的所有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搜索和瀏覽豐富的信息資源,或者在網上和學習夥伴、教師交流討論,解決遇到的問題。
(2)學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了傳統課堂教學麵對麵的交流,網絡環境中的學習者更容易克服對教師和學習夥伴的畏懼羞澀心理,即使自己意見怪異,也不會遭來多數人的白眼和異議,也不會認為不同意別人是件難堪的事,可以直率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學生更容易結成協作團體。網絡環境中的學習團體的建立是動態的,通過電子郵件、BBS、QQ等方式,學習者可以找到與自己誌同道合的人結成跨越時空的學習團隊,在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上,開展探究活動。
(4)學生的學習風格更容易得到發展和完善。學習風格多種多樣,並無優劣之分。傳統教學中很難針對每個學習者設計教學活動,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抑製。而網絡承認差異,尊重個性,是學習者學習風格發展和完善的催化劑。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了教學資源,擴充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擴大了教學對象的範圍。當今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教育工作者們必須充分發揮好網絡教育及傳統教育的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實現高效率的現代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