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的調查研究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謝小敏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情況的調查及分析,提出了可從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和改進教學形式等方麵入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 初中生物 課堂參與 調查研究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隻有使學生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麵發展。“學生課堂參與”是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能動性作用過程,包括學生主體的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1]。其中,學生主體的行為參與是最主要的形式,具體包括課前的預習,課中的思考、提問、傾聽、舉手回答問題、參加討論、記筆記、當堂練習及課後作業的完成,等等,都可以作為衡量學生課堂參與的具體指標。近年來,課堂參與已成為國內教育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但有關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的研究還比較少,人們對於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情況、存在問題、解決策略等還知之甚少。基於此,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及教育觀察等方式,了解目前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的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以期為提高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一、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筆者在查閱並分析、整理大量文獻資料並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從學業成績、性別、班級角色定位、師生關係、社交退縮、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對學生課堂參與影響七個方麵編製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為初中各年級270名學生,其中男生126名,女生144名;生物學科成績優秀生為94人,中等生為126人,學困生為50人。學生成績以上學期期末生物學考試成績為標準劃分,個別訪談的對象按最大差異原則隨機抽取初二年段12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生物學科學習成績與課堂參與的關係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成績優秀生能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問題的回答;而多數中等生、20%的學困生則認為自己在生物學課堂上很少會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但大體還能跟上課堂教學進度;有80%的學困生認為自己在課堂上經常走神或開小差,很少能真正參與課堂教學,學習效果不佳。大部分優秀生能主動完成家庭作業並及時預習新課,35%的中等生能做到這一點,而學困生僅占了12%。由此可見,優秀生具有較高的課堂參與度,中等生次之,而學困生參與度較低,學習懈怠。
(二)性別及角色差異對課堂參與的影響
有25.9%的學生認為男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高,42.2%的學生則認為女生參與積極性高,隻有31.9%感覺二者不存在差別。在學生看來,女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略高於男生,即初中生物學課堂參與表現出一定的性別差異。72.3%的學生認為學生幹部比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27.4%的學生認為普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高;主要原因有:63.7%的學生認為是基於班幹部的責任感,25.2%的學生則斷定是因為班幹部很多都是成績優秀生,有興趣參與課堂學習,但也有11.1%的學生認為班幹部與教師關係好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由此可見,班級性別及角色差異不可低估,這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轉化學困生的重要突破口。
(三)師生關係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影響
初中生生物學課堂參與程度受到師生關係的影響。如果學生感受到的是教師的支持、關注、期望、鼓勵,則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課堂;而如果師生關係緊張,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會大大降低,可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師生關係有密切的正相關。
(四)教學方式、學習內容對課堂參與的影響
有52.4%的學生認為,講故事的教學方式最受學生歡迎,25.4%的學生喜歡動手實踐的教學方式,有22.2%的學生喜歡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方式,而純理論式的講授則無人問津。可見,過於單調、抽象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接表現為課堂參與度低。大多數學生表示,他們喜歡的學習內容是能密切聯係實際、貼近生活和生產實踐的,能直接感知的,或者是教師能以恰當的形式化抽象為形象,以問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