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區域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框架設計與合作機製研究(1 / 2)

區域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框架設計與合作機製研究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劉斌 梁學軍

摘 要: 區域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係的重要內容,銜接的框架設計是路徑,合作的機製是保障。堅持體製創新、製度創新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促進中高職協調發展,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關鍵詞: 中高職銜接 框架設計 合作機製

一、中高職銜接的內涵

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是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清晰、結構合理,相互之間溝通銜接順暢,教育質量互相促進,從而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整體提升、功能優化的態勢和過程。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的具體內容:一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相互銜接。二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和課程體係上相互銜接。三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之間有合理、暢通的選拔升學機製。四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相互促進。

二、區域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框架設計

1.一貫製模式:一個高職院校與幾個區域內的中職學校形成的銜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貫製,具體可分為“3+2”和“2+3”兩種形式,即學生在受完中等職業教育(3年或2年)的基礎上再接受高職教育(2年或3年),畢業後發給相應的中職和高職文憑。一般情況下,這種模式,中職和高職學校之間是有合作協議的,在人才培養計劃的銜接上是有具體規定的。

2.對口升學模式:中職與高職根據自己的學製年限進行教育,部分中職畢業生(中專、技校、職高畢業生)完成三年中職學習,通過對口升學考試進入專業對口的高職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職教育模式。中職畢業生自由選擇報考高職院校,中、高職學校沒有合作關係。

3.直通製模式:是在一所高職院校內部實施的模式。由高職院校直接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前三年按中專教學計劃實施教育,然後按三年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表現擇優選拔部分學生升入專科,再學習兩年,完成高職專科學業,考試合格頒發專科畢業證書。

4.高職自主招生模式:中職生參加高職院校根據不同專業要求組織的“知識+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試後取得高職入學資格,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升學模式。

5.綜合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模式。即考查學生中學階段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由學校決定是否錄取,這是綜合評價招生。綜合評價不適用於所有專業。按文件精神,適用於那些社會確有需求,實際招生困難的專業,比方說麵向煤礦等艱苦行業的專業。

6.對高技能人才的招生模式。對於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獲得省級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勞動模範等高技能人才,可以申請免試就讀高職學校。

三、合作製度研究

圍繞《職業教育法》修訂,充分挖掘和深入總結各地行之有效的製度建設經驗,將成功案例上升為國家製度,通過製度建設保障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職業教育國家製度建設的重要領域包括:建立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製度,切實把職業教育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內容。健全職業教育管理製度,強化職業教育公益性質,明確和落實各級政府在製度建設、經費投入、管理監督、信息服務等方麵的相應責任和分工。建立職業教育行業指導製度,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行業專家指導職業教育的作用,切實發揮職業教育聯盟(集團)的作用。完善職業教育企業參與製度,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建設現代職業學校製度,進一步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探索產權製度改革,推進學校製度創新。建立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機製,市(地)級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促進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落實區域內普職大體相當製度,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製度,在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改革中高職招生製度,重點建設技能型人才繼續升學或繼續學習的考試製度,重點突出技能考核。完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和學生資助製度,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建立職業教育督導評估製度,依法強化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健全就業準入製度,繼續加大就業準入製度執行力度,構建並完善基於中國經濟社會基礎的職業教育製度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