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地實際,製定促進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促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的法律責任和權利,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勞動就業準入製度。實施完全學分製和彈性學製,實行學分互認製度,允許學生分階段自主完成學業,中職階段修過的主幹課程可以折算成相應的對口高職專業階段的學分,實現學分轉換製度。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學分互認保證了職業教育的連續性及中高職教育的銜接。
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製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係。完善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製。各地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督導和評估,開展以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貢獻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院校績效考核。職業院校要建立內部質量評價製度,強化質量保障體係建設。注重發揮行業作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機構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鼓勵企業、用人單位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滿意度等評價。積極支持各類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
參考文獻:
[1]李玉珠.中高職發展踏上“和諧號”[J].教育與職業,2011(16).
[2]許衛紅.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國中高職銜接問題、成因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0(7).
[3]馬樹超,郭揚,張建華.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理論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29).
本文係湖北省2013—2014年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區域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框架設計與合作製度研究”和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4年立項課題“區域行業性職業教育聯盟運行體製機製創新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