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人文學科詩性教學氛圍的營造(1 / 2)

高校人文學科詩性教學氛圍的營造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仲浩群

摘 要: 營造詩性教學氛圍,就是要讓人文學科優秀文化傳統得以傳承和發揚。在人文學科詩性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設法營造寬鬆又愉悅的詩性課堂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詩性教學既要求教師通過知識載體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又要求教師煥發學生的激情和活力。

關鍵詞: 高校人文學科 詩性教學 氛圍營造

高校人文學科不僅承載著豐厚的曆史人文積澱,還濃縮著人類智慧的精華。在高校人文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詩性教學氛圍不僅有利於陶冶情操,活躍創造性思維,還能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

一、營造詩性教學氛圍

人文學科內容涉及社會人生、內心情感、文學藝術、曆史人文、審美教育等眾多領域。在高校人文學科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步入人文學科的美麗殿堂,促進學生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格調。但若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營造一種詩性教學氛圍。

在人文學科詩性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設法營造寬鬆而又愉悅的詩性課堂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營造詩性教學氛圍,就是讓人文學科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繼續傳承發揚,用人文學科的優秀文化神韻滋潤學生的心田,讓他們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

營造詩性教學氛圍應是富有藝術性的,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詩性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人格教育,詩性教學格外注重提高學生的德行水平,並注重涵養學生身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並引導其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注重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培養學生對他人和社會的關愛之心。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具有人文素養、開闊視野,以及高尚的情懷,使學生有能力自己發展,並將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統一起來,進而實現自我整體能力的提升。

二、駕馭課堂全局的能力

在人文學科詩性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加強詩性課堂的反饋與調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教師在講課中要有駕馭課堂的全局能力,教師對講課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所設計,有所安排。

在詩性教學中,一是有意設計一些懸念,這樣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或提出有趣的問題,這樣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講課中,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二是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一種場景,使大家在一個共同的場景和氛圍中感受講課內容,將複雜的觀點簡單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講課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人文學科詩性教學講究教學韻律和節奏,推崇動靜結合、快慢相兼、收放自如的活潑授課狀態。教師講課富有節奏感,如果恰到好處的話,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講課時話語要清晰,富有感染力,讓學生感到身心歡暢。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當做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環環相扣。考慮到學生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教師要不斷變換講課形式,讓學生始終有較濃的學習興趣。富有表演能力的教師,特別要善於利用體態語言,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人文學科詩性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學會感悟和思考。詩性教學是互動的,它充滿激情和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講課時教師的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形成一種很好的即時反饋,有利於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活躍詩性課堂氣氛的手段很多,如提問、討論、幽默等。教師講課時要經常變換語調,富於變化的語調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與賞識,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期待,都將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將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並激發其學習熱情。教師要注重情感體驗,同時注重語言節奏和韻律,能以含蓄、感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啟發,通過幽默活潑的話語,解讀豐富的人生哲理,並使學生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