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格教學運用探析(2 / 3)

1.彌補了教學法理論課程的實踐空缺。

師範院校一般都會開設為期一年的學科教材教法課程,而且被列為專業必修課,但其主要內容通常隻是在宏觀教學層次上對一般教學係統或學科專業教學的一般規律的研究,如學科教學法發展曆史、主要教學流派及一些基本教學理論。雖然其課程性質為理論+實踐,但由於教學內容及進度的限製,實際上學生真正上台得到鍛煉的時間和機會都比較有限。而微格教學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方麵,對課堂教學中所需的技能進行了細致的分類,並且對教學技能形成的規律、培養方法等進行了較係統、深入地研究,為教學法等理論課程在實踐方麵提供了大有裨益的互補。

2.豐富了教學技能訓練形式與手段。

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技術能力,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教學理論,依據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研究、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技術能力。原國家教委把教學技能分為教學設計技能、使用教學媒體技能、課堂教學技能、組織和指導課外活動技能、教學研究技能[4]。孟憲凱先生將教學技能分為導入、語言、板書、變化、演示、講解、提問、強化、結束、課堂組織十種[5]。微格教學就是把各種基本教學技能具體地、逐項地進行研究和訓練,使複雜的教學得以依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簡化,把初學者難以掌握的教學由難變易,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錄像機、全場錄音係統、視音頻遙控係統、視音頻切換機等,對學生進行某項專門技能訓練,對培訓教學技能的方式與內容起到完善、豐富作用,並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試教”活動的整體性與模糊性,引入實證分析等現代化教育教學方法,利用高科技化的教學資源使師範生教學技能的培養方式、內容更豐富。

3.有助於學生克服課堂恐懼與焦慮。

師範類學生在學習了基礎教學理論後是否就自動具有上講台當老師的條件與資質了呢?從實際情況看,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掌握了各項技能原則,即使備課精心細致,但第一次登上講台的緊張、焦慮甚至恐懼心理或多或少都會有的。如果初次上課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就會對學生的自信心、表現欲望產生負麵的影響。而微格教學的出現恰好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新鮮、獨特的環境,微格教學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人數少(4-6人)、授課時間短(10-15分鍾),與傳統教師培訓方式相比,微格教學的培訓方式使被培訓者具有更多的安全感。相比大的班級甚至真實的課堂教學,微格教學“微”的特點讓受培訓者更能自在自如地開展課堂教學,更能培養自身自信心,克服恐懼焦慮的心理。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開展微格教學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在教學中一直“保護”學生處於“安全”的心理環境中,而是為了給準老師們搭一座橋梁,好讓他們從理論學習到真實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鍛煉、過渡的平台,從而為他們今後真正走上三尺講台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四、微格教學存在的問題

1.微格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作用模糊。

微格教學應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實施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是確認學生在微格教學中實踐和發展的主體地位。微格教學的整個過程就是培養和提高各種教學技能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要靠學生本人目標明確、積極主動、自願自覺的實踐活動完成。指導教師要把掌握教學技能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為主導就是確認指導教師在微格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組織指導的地位。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必須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善於把師範生引導到有利於他們教學技能發展的情境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