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格教學運用探析(1 / 3)

微格教學運用探析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張新燕

摘 要: 自產生以來,微格教學以其豐富的理論基礎、嶄新的開展形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受到廣大師範類院校及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和重視,特別在培養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方麵產生積極影響、取得較顯著的效果。作者在查閱以往研究資料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經曆,對微格教學的內涵、模式、優勢、問題等進行了歸納探討,以期對微格教學的更好運用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微格教學 教學技能 教學運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擴招,如今師範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隨之不斷增大。師範生要正式進入學校任教,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考核,沒有紮實的學科知識、豐富的教學理論和過硬的實踐技能很難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從現今大多數考核方式看,最重要的是實踐教育教學技能,所以師範生如何提高自身教學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微格教學是一個比較先進、科學、有效的途徑,對師範生甚至在職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都有較顯著的效果。

一、微格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又稱微觀教學、小型教學、微型教學,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80年代初傳入我國。微格教學的創始人之一艾倫認為:“它是一種縮小了的、可控製的教學環境,它使準備成為或已是教師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1]因此它實際上提供了一個具有攝錄像功能的訓練環境,把綜合的、複雜的課堂教學分解成一些教學片斷,使複雜的、綜合的、受多種因素製約的教學技能的培養,變成有清晰目標、可描述、可觀察、可操作的單一教學技能的演練。

微格教學集中了師範教育中各種教學技能訓練的優點,靈活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更是對傳統教學技能培訓方法的突破,對舊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因此,自微格教學引入我國師範教育以來,它以新穎的思路、科學的方法和顯著的效果迅速得到廣大師範教育工作者的歡迎和重視,在培養、培訓、提高準教師及在職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方麵起到重要作用。

二、微格教學的模式及方法

李玉寬(1999)對運用微格教學培養師範生的教學技能的方式進行了實踐與研究,並提出了微格教學訓練的模式(步驟)如下[2]:

由以上模式可以看出,八個步驟是循序漸進、逐一推進的,不可以互換或者顛倒。每個參與微格訓練的學員都要輪流充當“教師”、“學生”、“評價人員”的角色。而且在不同階段,充當不同的角色所承擔的任務各不相同,這些都需要在訓練前期做好說明,明確各自的任務,以保證微格教學順利進行。時間的分配與把握很重要,單個學員進行微格實錄的時間一般控製在5至10分鍾或者10至15分鍾,之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時間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控製,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員都有時間、有機會進行微格實訓。

另外,微格教學主要場所為主控室和若幹微格教室。微格教室裏要配備多媒體設備、攝像頭、大屏幕電視機、黑板等,主控室主要對所有微格教室教學情況進行全方位監控,當然整個過程少不了必要計算機係統及相關技術軟件的配套使用。

三、微格教學的作用及優勢

微格教學自產生以來被廣泛傳播運用,可見其在培養師範生及教師教學技能方麵的重要作用和優勢。相對於傳統教學方法來講,它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其“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範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3]的特點不斷得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