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完善說話風格和個性的六個技巧(3)(2 / 3)

如果你所說的話不能被其他人所理解,或者超出了他們所能理解的範圍,那麼無論對你還是聽眾來說都是一種折磨。曾經有一個傳教士想要把《聖經》翻譯成他傳教的地方的語言。其中有這麼一句:“雖然你的罪惡一片鮮紅,但是它終將白如雪花。”一般情況下是逐字翻譯這句話,但是現在他卻遇到了問題。這些土著人根本沒有掃除積雪的經驗,甚至連“雪”這個字都不認識,他們根本不知道雪和煤炭有什麼差別。但是當地有椰子樹,人們都很熟悉。於是傳教士就把“雪花”和“椰子肉”聯係了起來。最後,那句話被翻譯成:“雖然你的罪惡一片鮮紅,但是它終將白如椰肉。”就這麼一句巧妙的改動就讓對方很容易理解你的話了。

隻要你用心一點,把話說得更通俗一點,那麼浪費在這方麵的精力和時間絕對是值得的。語言有千差萬別,而語言的表達方法也會各不相同。最好的做法是,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你的觀點,而不是用許多母語或者想當然去表達你的想法。

請處理好溝通中的小細節:

(1)你需要對對方的情況進行慎重的分析,比如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以盡可能地讓自己的講話通俗易懂。

(2)不要把你的詞彙當成大家都應該懂的詞彙,這並不能使你顯得更加高明。

(3)當你不得不使用專業詞彙的時候,務必對它進行詳細的解釋。

技巧六:使語言變得更有說服力

卡耐基的忠告:運用人們熟悉的東西來說明他們不熟悉的東西。

如果想要在辯論中取勝,你必須采用各種各樣的更容易為人所接受的方法來改善自己的話語,以使它更有分量,使人們更加相信你。而這種方法就是通常所說的修辭。如果你注意了的話就會發現,律師之所以能言善辯,正是因為經常用到它。

通常我們所用到的修辭有如下幾種,我在這裏進行簡略的說明。

第一種,比喻

“天國就像酵母,人們把它放到玉米粉裏麵,它就會全部發酵完畢……”

“天國就像尋找珍珠的商人……”

“天國就像撒入大海中的網……”

“天國”可能不是人們所熟悉的,而酵母、商人、網則是為大家所熟悉的東西。正是運用了這些精彩而貼切的比喻,才幫助人們更加容易理解說話者的意思。

這些話正是在解釋“天國”時,采用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運用人們熟悉的東西來說明他們不熟悉的東西。

比喻之所以更為人所接受、更形象生動、更具有說服力,就在於運用兩者類似的地方進行比較,就更加容易讓人明白。

第二種,誇張

在說話的時候,如果你想要強調某一點,適當地運用一些誇張將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你是不是有時候也會這麼去做?當你想要對方快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會對他說:“希望你弄完的時候,我還不至於變成‘木乃伊’!”你和對方都知道,你至少在這麼短的時間裏變不成“木乃伊”,但是你卻很明顯地誇大了事實。

實際上,這種修辭方法就在於刺激別人的神經,讓別人考慮到你所認為的對方的某種做法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比如,你也許會說:“你這樣做,就好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而他肯定也知道你說這話的意思。

第三種,反複

以相同的節奏重複同一個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就叫做反複。

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在於,你不僅能夠把聽眾的注意力吸引住,從而讓他們知道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而且能夠將你的主要思想與整個演講融為一體。

比如,一個演說家在談論某個部門的時候說:

“這個係統,它有著糟糕的公眾服務,政府雇員的數量卻遠遠超過了工廠。”

“這個係統,它有著一個好管閑事的政府,每時每刻都準備插手你的商業事務和私人生活。”

“這個係統,它吞噬了整個國家將近一半的財政預算。”

通過這種反複的修辭方法,這位演說家讓聽眾相信了這個部門確實存在很多問題而急需改革了。

第四種,引用

我們常用“引經據典”的修辭方法來加強說服力,實際上,這種修辭方法是我們最常用到的。我就經常在本書裏大量地引用著名演說家(比如林肯)和學員的故事來說明我的觀點,事實證明,這樣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