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與人相處的九個基本原則(2)(2 / 3)

名作家荷馬·克洛維是我的好朋友,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無論是清道夫、百萬富翁、婦孺老幼,都會在與他相處15分鍾之內對他產生好感。小孩會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會特別用心為他準備餐點,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馬·克洛維會到這裏來!”則當天的宴會一定沒有人缺席。除朋友間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馬·克洛維的家人也都十分敬愛他。他的妻子、女兒,還有好幾個孫兒女,全都對他稱讚不已。

究竟這位作家是如何贏得這種幸福的?他既不年輕,又不英俊,更不是百萬富翁,他有什麼魅力可以吸引人呢?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待人誠懇、熱愛他人而已。他一點也不矯揉造作,並且能讓別人感覺到他真的喜歡、關心他們。對他來說,對方是什麼人,或做什麼事,他都不會在意。隻要是身為一個人,對他便意義重大,值得付出關愛。每次他遇見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樣交談起來,並不是專談自己的事,而是盡量談對方的事。他借由問問題,可以知道對方是從哪裏來、做什麼事、有沒有什麼家人等。他也不會嘮叨個不停,隻是向對方表示自己的興趣和關心,借以建立起友誼。

當然,為了要得到友誼和情愛,我們必須先認清“施與比受用更有福”,然後把這種認知用實際行為表現出來。我們不能隻是把金礦藏在內心,黃金必須使用才能顯示其價值,像《聖經》所說的:“由所結的果子,便可認出他們來。”這種方法,連最愛嘲笑人生的人,都會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正像約瑟夫·格魯大使所說的:“外交的秘訣僅在5個字——我要喜歡你。”

由此我們知道了得到友誼的最佳方法是必須注重施與,而不是獲得,但應該是親自贏取得來的,而不是靠一時的吸引或哄騙。所謂贏取友誼的能力,並不是指勾肩搭背、與人攀談、動作滑稽或講些逗趣的笑話等。那應該指的是一種心境、一種處世的態度或是一種願意把自己的愛、興趣、注意力及服務精神獻給他人的願望。

通用製造公司的董事長哈瑞·布利斯在大學期間靠推銷縫紉機為生,他總結說:“要想在推銷員這個崗位上取得成功,就要忽略自己渴望銷售出去的數量,而應該集中心思向客戶介紹自己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他的經驗也正是所有有經驗的推銷員都認同的真理,對自己能否成功推銷產品的擔心會給心理造成障礙,這樣會影響自己適當地介紹產品。

如果一個人將精力用在為他人服好務上,就會變得充滿難以抗拒的力量。你怎麼會拒絕一個企圖幫你解決問題的人呢?

布利斯先生說:“我對推銷員說,如果他們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今天要盡力多幫助一些人’,而不是‘我今天要盡力多賣出一些產品’的話,就會發現接近買主不是那麼困難了。然後推銷業績會出奇的好。能夠幫助同胞獲取快樂、輕鬆生活的人,是最高級的推銷員。”

打高爾夫球時,會有人叮囑我們不要讓眼睛離開球;向成年人傳授說話技巧時,我們告誡學生要集中心思在他想要傳達的信息上。緊張、害怕都是擔心結果的表現,這是不可取的。我自己就是從吃過的苦頭中學到這一點的。我曾經是一個害羞的人,天生不善於公開講話,要我麵對一群聽眾就好比要一個普通人麵對國會調查委員會一樣費力。

好幾年前,我準備發表演講,當時的聽眾據說相當難纏。我事前與一位好朋友共餐,免不了流露出緊張的情緒。“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麼辦?”我神經兮兮地問這位朋友,“假如他們不喜歡我,該怎麼辦?”

“不錯,”朋友回答道,“他們為什麼要喜歡你呢?你能給他們幹什麼?你認為自己要講的話很重要嗎?”

“我承認那些東西對我來說,的確意義十分重大。”我說道。

“很好,”她繼續說道,“我倒不覺得聽眾喜不喜歡你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要講的信息傳達出去。至於他們喜歡或討厭你,又有什麼關係呢?至少,你已完成了任務。”

朋友的這番話,改變了我對演講的整個看法。現在,每當我準備發表演講的時候,都會在事前先靜心禱告:“神啊,求你幫助我傳達出對這些聽眾有益的信息來,讓他們有所收獲,滿心歡喜地回家。”這樣的禱告對我十分有用,而我也的確希望能對聽眾有幫助。這樣的禱告使我謙卑地體會到自己隻不過是個傳達某些信息的演講員,而不是要顯露自己的學問或者風采。我的目的是要帶給聽眾一些鼓舞性的思想,以期對他們的生活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