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就好像是跟隨感覺之後而產生的。其實它與感覺是同時進行的,這就足以使直接受意誌控製的行動變得有規律,而且也間接地使情感變得有一定的規律……因此,如果我們不愉快的話,那麼獲得愉快的主動途徑就是讓自己高興起來,就好像你已經得到了它一樣……”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而獲得幸福的一個可靠方法,就是控製你的思想和意念。幸福並不取決於外界因素,而是取決於你的內心思想。因此,不論你擁有什麼,也不論你是誰,不論你在何處,或者你在做什麼事,你是否幸福的關鍵,取決於你是怎麼想的。
例如,兩個人在同一地方做同一事情,兩人都有同樣多的金錢與名聲,可是他們當中一個人會痛苦,另一個人會快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內心想法不同。
我在那些冒著酷熱、流汗做苦工、每天隻能夠賺7分錢的民工臉上看到了快樂,而這些麵孔你也可以從在公園馬路上散步的富紳那裏看到。
“世界上的事情本來沒有好壞之分,”莎士比亞說,“思想使然。”林肯也曾說:“大多數人的快樂,和他們內心當中所想要得到的快樂差不多。”他說得確實沒錯。我最近就看到了這一真理的一個生動的例證。
當時,我正在登上紐約長島火車站的台階,這時我看到在我前麵有三四十個拄著拐杖的殘疾兒童,他們正用力登上台階,有一個男孩還必須由別人抱上去,但他們的歡笑和快樂令我異常吃驚,於是我對帶領這些兒童的管理員說了我個人的感受。
“哦,當然,”他說,“當一個孩子知道自己將終生殘疾時,他最初總是驚慌失措,但在驚惶之後,他常常會接受命運的安排,甚至比正常的兒童還要快樂些。”
我真的覺得自己應該向那些孩子致敬,因為他們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
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獨自關在一間封閉的辦公室工作,不僅會感到寂寞,還會和公司其他人斷絕往來,並且沒有機會和他們交朋友。西羅拉·瑪麗亞就是這樣。
瑪麗亞一個人用一間辦公室,當她聽到其他同事的聊天和歡笑聲時,心裏非常羨慕。她上班的第一個星期,當她走進辦公大廳經過大家時,都不好意思和大家打招呼,而是害羞地掉過頭去。
幾個星期之後,她告訴自己:“瑪麗亞,你不能讓別人主動來和你打招呼,你應該先向別人問好。”於是,從此以後,當瑪麗亞出來倒冷飲時,臉上總是呈現出最迷人的微笑,並會和她所遇到的每個人打招呼:“你好!”這樣做的效果當然非常明顯了,別人都對她報以微笑和歡呼,就連平時看上去比較暗淡的過道好像也明亮了許多。
瑪麗亞的工作環境開始改變,她和大家的關係也變得友善多了,人們彼此之間都會打招呼,有的人甚至成了瑪麗亞的好朋友。瑪麗亞也覺得她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愉快和有趣了。
富蘭克林·貝特格是卡狄納隊以前的著名球手,而他現在成了美國最成功的保險商之一。他告訴我說:“我多年前經過研究發現,愛微笑的人永遠都會受到歡迎。所以,每當我走進別人的辦公室以前,總是要先停下來,想想許多我應該感謝的事,從內心激發出真誠的微笑來。然後,就在微笑將由我的臉上消失的一刹那,進入對方的辦公室。”
他說:“正是這種簡單的方法,才使得我在推銷保險業務上取得了特殊的成功,因此微笑對我的成功而言,有很大的關係。”
讓我們細讀阿爾伯特·哈伯德下麵這段睿智的忠告吧,但是除非你將它付諸實踐,否則隻是閱讀並無幫助。
“你每次出去的時候,都要收縮下巴,抬高頭顱,挺起胸膛深呼吸;在陽光中沐浴,微笑著招呼每一個人,每次握手時都要用力。不要怕被誤會,不要浪費時間去想你的仇敵。要在你心中明確你喜歡做什麼,然後堅持不懈,勇往直前,集中精力大展宏圖。隨著時光的流逝,你會發覺你在不知不覺中抓住了機會,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腦海中想象你希望成為的那個有能力的、誠懇的、有作為的人,這種想象會長期影響著你,每時每刻提醒你,將你改造成為你所希望的那種人……思想的影響是至高無上的。必須保持正確的人生觀,要有勇敢、誠實、愉悅的態度。正確的思想本身就有創造力。一切都來源於希望,每一次真誠的祈禱都會有所應驗。我們內心希望成為什麼,我們就會變成什麼。因此,請收縮你的下巴,抬高你的頭。我們就是明天的上帝。”
你可以控製你的微笑來感染別人:
(1)行為勝於言論,對人微笑就是向他表明:“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喜歡見你。”
(2)快樂不依賴外界的情況,而是依靠內心的情況。
(3)行動是與感覺並行的,我們能使直接受意誌支配的行動有規律,也能間接地使不直接受意誌製約的支配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