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能源汽車在綠色工業革命中殷實前行(1 / 3)

新能源汽車在綠色工業革命中殷實前行

大趨勢

作者:楊昌榮

世界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綠色工業革命,創新綠色製造、實現綠色貿易、積極應對能源、氣候和環境三大危機對人類社會的困擾,已成為新時期世界汽車強國和汽車企業參與全球汽車綠色低碳化競爭的共同選擇。我國已三年續居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但出口比重很低。我國汽車企業要創新綠色開放模式,殷實推進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著力增強汽車出口能力,為新時期穩出口促進口和提高中國產品的世界份額傳遞正能量、凝聚大市場。

綠色製造開啟新能源汽車新開局

過去20年全球社會經濟成就非凡,但這20年全球每年有33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有1300萬公頃森林消失,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長了50%。2012年,全球汽車保有量約11億輛,消耗了55%左右的石油產量,排放了約占全球總量15%的二氧化碳。預計到205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0億輛,為控製全球空氣汙染和氣候變暖而製定的2度溫升目標,世界每輛汽車的石油消耗必須降低4倍,二氧化碳排放必須降低6倍。綠色工業革命目前尚處在孕育期,而實現綠色製造業革命的目標,首先是實現碳排放的“脫鉤”。除石化、鋼鐵、煤電、建材等企業外,汽車是實現碳排放“脫鉤”和傳遞綠色正能量的重點。

當前,國際上按綠色低碳化發展目標的要求和燃料的來源,把新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大致劃分為五類:基於傳統石油燃料的節能低碳綠色環保型汽車;天然氣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氣汽車;化石燃料化工生產的替代燃料汽車;生物燃料油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2013年以來,全球重點汽車企業已推出300多種低油耗、強功率和低碳排的新型節能汽車,而新能源汽車的新車型問世不多,不少還處在實驗實證的試運營階段。因此,未來10年內,汽油和柴油的新一代綠色低碳化汽車仍然是汽車市場上的主流,其它新能源汽車普及非朝夕可至,受訪的200位全球知名汽車跨國公司高管中,多數預計混合動力汽車將比純電動汽車更為普及,長遠來看燃料電池汽車更具有發展潛力。

美國是世界汽車王國,也是綠色低碳化創新強國。據美國能源局2013年的最新預測,到2035年,綠色低碳化替代型汽車(包括高效節油低排汽車、柴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等)的銷售量,將占新車銷售的49%。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創業與技術創新中心的2013年研究報告則認為,全美電動汽車的銷量,將有可能在2030年就占全美新車銷量的65%以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最新的國情論文中,重點強調要把被全球化大潮拋在身後的地位重新打造成全球高技術綠色製造中心,通過增加先進技術電池研發基金、購買綠色低碳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減免和政府采購等措施,力保世界綠色低碳化汽車霸主的地位,並在發展綠色低碳新能源汽車技術上雄居全球巔峰。美國力爭到2015年將本土生產的100萬輛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向市場,但在2012年該車市場比重僅為2.5%,而純電動汽車僅占1%左右。

作為傳統石油內燃燒機汽車技術強國的德國,給自己製定了一套“腳踹實地、慎重前行”的風險規避策略。戴姆勒、大眾和寶馬都把務實發展綠色低碳化的清潔柴油新款汽車,作為近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過渡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德國啟動了新的“電動汽車國家平台”計劃,計劃到2020年電動汽車達到100萬輛,到2030年超過600萬輛,從而領軍國際綠色低碳化汽車市場。同時,計劃2015年前,在德國的柏林、波茨坦、漢堡、不來梅、奧爾登堡、萊因、魯爾、慕尼黑8個地區建設電動汽車示範區,並在這些地區鼓勵居民在家中利用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發電並網,自用汽車充電價按0.1歐元/度,而賣給電網的電價是0.5歐元/度。沒有光伏自發電條件的地區,德國政府加大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投資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實施最優惠的電動車補貼政策。

我國以綠色低碳化汽車為發展重點

2012年我國汽車製造達到1980萬輛,銷售1970萬輛,連續四年在全球汽車銷售中占居領先地位,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但汽車出口水平不高。2012年出口金額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出口數量101.6萬輛,增長19.5%。盡管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保持了較高的增幅,但與千萬輛級的國內市場銷量和世界汽車強國的出口水平相比較,我國汽車出口微不足道。我國汽車業有大引進、有強合資,卻沒有大出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致力實現從汽車製造大國向汽車技術強國的轉變。屆時,中國汽車產量將有望達到2800-3000萬輛,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成。“十二五”期間,汽車業將改變分散重複的局麵,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行業排名前五位車企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將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此外,在出口方麵,“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將力爭占汽車總量的一成到一成五。到2020年,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將有望占世界汽車產品貿易的一成。

進入21世紀,中國在發展綠色低碳化新能源汽車的曆程中,第一次同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下稱《規劃》)明確提出,我國要在未來十年內,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總規模的世界第一。中短過渡期內,要采取保障性與務實發展和同步創新相結合的促進政策,實現新型節能低排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並重發展,全麵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在過渡期將汽車低油耗強減排放在第一位,高端立策鼓勵傳統汽車節能優化,旨在通過提升發動機空燃混合物的空氣燃燒率、最大化功率產出,實現更強的動力與更低的油耗、更少的碳排和更高的安全防護性。中長轉型期內,要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跟蹤研究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適度發展替代燃料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是《規劃》發展目標的重點,因為混合動力汽車不用新建太多的基礎設施,有加油站即可,可通過優化配置成熟的內燃機技術和電機技術,在較短的階段將混合動力汽車推向市場,有利於在新的起點上擴大汽車出口。我國在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掌握上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相對較小,能集中各種資源進行混合動力係統的研發和應用。當然,把混合動力技術與各種不同的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科學地聯接起來,言之非艱,行之惟難,均需要核心技術與創新標準配套體係的支撐和係統技術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