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碳標簽製度的實施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2 / 3)

(三)削弱農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

農產品碳標簽製度的實施,意味著消費者將會優先選擇低碳農產品。而我國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碳排量普遍較高,要達到ISO14067碳足跡國際標準的要求困難很多:一方麵,ISO14067碳足跡國際標準將成為一種新的技術壁壘,國內落後的技術不得不淘汰,多數企業必須支付高額成本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技術;另一方麵,ISO碳足跡標準也會成為貿易壁壘,出口的農產品要達到該國際標準,必須進行碳認證、加貼碳標簽,無疑加大了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四)成為新的技術貿易壁壘

發達國家憑借其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術方麵的強大優勢,設置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和碳檢測手段,這必然會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形成過高的貿易壁壘。隨著ISO14067碳足跡國際標準的在2013年的發布實施,出口產品碳足跡的檢測和碳標簽認證必將成為一種趨勢。碳標簽的推行和實施意味著將對產品的碳足跡進行全麵的檢測,而檢測碳足跡的技術標準主要是由發達國家製定的。一旦國際貿易中實施強製性碳標簽,它就可能成為發到國家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中國出口的產品必然麵臨發達國家強製性碳標簽的認證要求,中國農產品具有高碳特征,將麵臨更大的挑戰,碳標簽也將成為一種新的技術貿易壁壘和貿易保護的有效工具。

三、應對碳標簽製度的措施建議

(一)營造製度環境,推動技術創新

低碳經濟是一場革命,需要製度創新來推動。日本為了推動節能減排,不斷進行製度建設,已經形成完善的製度體係,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製度環境。日本政府出台的環境保護法律主要有:《節能法》、《關於促進利用再生資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資源利用法》、《環境基本法》等,這些法律對於環保和能源開發利用都作了明確的規定。與此同時,還采取了一些相關的政策手段,例如:碳排放權交易製度;碳足跡標示製度、特別折舊製度、補助金製度、“領跑者”製度、節能標簽製度。日本政府高度重視低碳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技術開發、技術使用和技術普及三位一體的創新機製。

在低碳環境下,我國也應重視製度建設,借鑒日本的政策措施,創造良好的製度環境,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政策保障,推進低碳技術創新,構建產學研互動機製。

(二)降低出口市場過於集中的風險,加快開發新興出口市場

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過度集中,潛在風險較大。農產品出口過度依賴亞洲市場,歐洲和北美洲的出口市場也比較集中。日本、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都已經實施了碳標簽製度。2008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連續出現貿易逆差,出口增長連續大幅下降,農產品出口還將麵臨潛在的技術貿易壁壘,農產品出口形勢可能還將進一步惡化。

在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份額中,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占的份額比較小(2011年分別為4.0%、1.9%、3.5%)。由於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對農產品有較大需求,中國農產品企業應大力重點開拓這些新興農產品市場,運用多元化出口營銷策略。我國農產品出口與這些地區的農產品貿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特征,可以充分發揮彼此的比較優勢,提高農業資源合理優化配置。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加強地區間的交流和合作,優化農產品出口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