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追夢 勤於圓夢
本刊特稿
作者:袁放
袁老的一生是課本的一生。課本是每個人都用過的最普通的書,袁老為一套課本,忙碌一生。幾乎天天都抱著一摞材料去辦公室,又抱著一摞材料回家,晚上還是對著一摞材料忙碌。不但沒有節假日,即使離休,每天還是抱著一摞材料去辦公室,沒有絲毫變化,直到生命終點。每一本課本的誕生,都是袁老的節日。甚至為中國孩子有了第一本五彩的課本而高興得手舞足蹈。
袁老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袁老就想為孩子編一本好課本,遍求幾乎所有的名人專家,隻有一個要求,為孩子寫點東西吧。錢學森、陳景潤等巨擘的文字,幾乎都不適合孩子,袁老都要字斟句酌地修改,並反複吟哦。袁老常說,編輯就是作者背後的“裁縫”。每句課文、每個詞都記錄著袁老一生追求的足跡。給袁老的信就如錢塘潮一般,每天都是一批,甚至信封上隻寫北京和袁老的名字就能收到。袁老一直每信必複,連孩子的來信也認真回複。
袁老的一生是為人的一生。袁老還是管用的祖傳中醫,一生積累醫術醫具,樂此不疲。平時總是隨叫隨到,至今還有許多人常常眉飛色舞地講起袁伯伯開出的一張張藥方。到家裏來求醫的,都是大醫院裏不願意治的:神色異常的精神病就不說了;萎靡不振的肝炎更是常客,對肝炎這種人人避之不及的傳染病,袁老從不拒絕,常常放下飯碗,笑眯眯地先看肝炎病人。雖然人家從不喝水,袁老依舊是,每人一杯浙江杭州的龍井茶。一張藥方,常常反複琢磨,甚至翻閱許多本醫書參考,所以總能藥到就見效。一生從未收過診費和變相診費,樂於賠錢賠工夫,為陌生人排憂解難。袁老的中醫事業同樣也有創新,醫學院的中醫教材就有袁老的創新內容,藥廠也常來求教新配方,現在還有許多人在惋惜袁老沒有從醫。
袁老的一生是珍惜的一生。袁老常講,得天下,太不易,要珍惜。袁老解放前一直在黑名單上。解放大軍一到,袁老的宣傳品就上了街,指揮西湖邊的萬人合唱《解放區的天》。迎解放的歌篇等一批批宣傳品,就一直藏在董老師診所的地板下,袁老等地下黨同誌開會,董老師就是哨兵。在診所後麵開個暗窗,隨時準備撤退。再早在衢州,就有學生悄悄告訴袁老,在家裏看到黑名單上有袁老的名字,又是學生來催“軍警馬上來抓你,快跑”,這個學生的家長就是特務頭,曾帶著武裝警衛上課,被袁老拒之門外,又因作業太潦草,被袁老撕作業本,還罰站,但袁老用抗日道理,教書育人,把特務的孩子教成革命者。
袁老的一生是馬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生。袁老常跟我講馬哲指導,沒有哲學的人生,最多是戰術家,有了哲學才可能是戰略家。有馬哲指導的事業,才成體係,才能走得更遠。馬克思主義也有在社會上被忽視的時候,袁老一直堅定地把馬哲作為事業和人生的指導,而且強調不僅要說,更要用,要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各方麵和全過程。我自認為得益極大,做任何事,都講究馬哲的指導,往往事半功倍。
袁老的一生是身教的一生。袁老的家教是身教為先。把追求理想,好人好事,淡泊名利,艱苦奮鬥,融入平淡一生,從不以老革命自居。袁老常講,家庭事業,不是一代人能夠成就,至少要三、五代人持續不斷努力。袁老的身教財富,已經傳遞到袁日涉這一代,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惟克果斷,乃罔後艱,繼續袁老的教育思想。希望袁日涉能夠繼續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