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基於教材反哺教材
主題論壇
作者:史仁忠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學活動的媒介和載體,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師要用教材教,而非僅僅教教材。作為教師就應該深入研究教材,發揮教材最大化價值,實施開放語文的教學。
一、拓展——強化文本思維
【案例】《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片段
師:你們認為哪些人的死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呢?(生答略)
師:可是,同學們想到的人物都是現代的,司馬遷沒有想到。他想到了誰呢?(出示:文王被拘禁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窮的境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後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傳世上)司馬遷想到這些人時,他會怎樣想?
生:他們遇到了這些困難的時候,並不退縮,而是堅強的活下去,我為什麼不能呢?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生:挫折和苦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隻有在戰勝苦難中才會有生機。司馬遷肯定也想到了這個道理,我不僅知道司馬遷的決心,而且明白了他的人生態度。
拓展,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深度閱讀”和“層次性”。學生的思維更開放了,他們不僅體會到司馬遷對待苦難人生的態度,還了解了一批在苦難中做出成績的人物,進而觸發了自己對待苦難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語文教學也有了深度。拓展的內容,固化了文本的價值,強化了文本的思維,更加深入準確地把握文本的內涵。
二、拓展——豐富文本內涵
【案例】《山穀中的謎底》教學片段
師:麵對壓力和困難,像雪鬆那樣適時彎曲,作出適當的讓步,最終戰勝困難。其實,我們的身邊,曆史上也有像雪鬆一樣的人,誰能說說?
生:臥薪嚐膽中勾踐就是這樣……韓信也是這樣……司馬遷的故事……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但是,孟子說過,何為大丈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同學們,威武不能屈呀!我們的曆史上也有這樣的人物。(出示: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北海牧羊十九年,饑餐風,渴飲雪,威武不屈。文天祥抗元兵,被俘後,麵對威逼利誘,呼出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五歲的劉胡蘭,麵對敵人的鍘刀,毫不屈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想?(指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