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漢字的形體美綻放在課堂(1 / 1)

讓漢字的形體美綻放在課堂

識字與寫字

作者:王祥

漢字經過了圖形文字、線條文字,演變到今天的筆畫文字,其最具魅力的就要數它的形體美了:滿而不塞、疏而不漏、濃淡相宜、深淺有度、剛柔相濟。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用中國人特有的審美視角去觀察、欣賞、評價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內心深處給漢字烙上中國印,讓自己永遠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然而,縱觀時下的語文課堂,很多教師更多地是關注漢字的音韻美,關注漢字的表達是如何的精妙,但關注學生如何把字寫好卻偏少,部分教師的板書也不甚了了,再加上電腦、手機的普遍應用,同學們打字的速度快了,可寫字的質量卻下降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可見寫好字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完成這個目標的主要途徑就是在課堂,因為課堂是同學們學習的主陣地,漢字的美首先要綻放在課堂。

一、學生寫字,教師先行

學生的字寫得好不好,教師起著很大的作用,為此,教師在課餘一定要大練寫字基本功。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重視,而且要以良好的書寫示範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看書上的範字和看老師的現場書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靜態的過程,一個是動態的過程。看老師的現場書寫更直觀,更容易讓學生有章可循、悟出規律。

教師範寫時要讓學生看清每一個筆畫的書寫,以及運筆時的提、按、快、慢等動作,對相似的筆畫和字形,教師要進行講解和比較。

二、課堂指導“三步走”

寫字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堂上一般都采用讀帖、描紅、臨帖三步走的模式來指導書寫。

讀帖,就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範字字形,以及字中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分析字的結構,記住字的筆畫,要讀的懂,看得清,才能記得牢,寫得好。

描紅,要一步到位。學生描紅時要練習運筆的方法:橫要平,豎要直,提、撇要尖,捺有腳,折有腳就得頓,小小點要點好,落筆輕輕收筆重。運筆時也要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進行。一般在按筆時力度重,行筆相對要慢,提筆時力度要輕,要一氣嗬成,運筆還要講究變化,過渡要自然。

臨帖,要“一看二寫三對照”“一遍要比一遍好”。“一看”是看清字的筆畫、筆形、筆順、筆位,要認真分析字的間架結構,並尋找寫好這類字的規律,舉一反三。建議低年級的教師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中高年級教師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要一類字一類字地教。“二寫”是要抓住課堂上的10分鍾,或課前或課中或課尾,或聽寫或板演或範寫,要紮紮實實地進行練字,讓學生在遊泳中學會遊泳。“三對照”就是要評改,按照重心平穩、疏密勻稱、呼應連貫、參差變化的要求,師生共同評價,比較好壞,改正不規範的筆畫和結構。德國哲學家曾說:“重複是學習之母。”教師要讓學生把習字當作一種享受,努力做到一遍比一遍好。

三、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好字的基本條件。我們的做法是把“兩姿”以兒歌、卡通圖片的形式,放在每個教室最顯眼的地方,以提醒師生時刻不要忘記“兩姿”的重要性。如《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身要直,肩要平,臂要開,足要安,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心要靜。”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醒同學們,時刻都要注意“兩姿”。

通過寫字練習,還可以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堅韌的學習品質,涵養學生向善的人性,提高學生審美的藝術品質,讓學生靜下心來寫字。品位提起來,行為雅起來,質量高起來,這也是我們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