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珍珠鳥》為例淺議文本解讀的路徑與策略(1 / 3)

以《珍珠鳥》為例淺議文本解讀的路徑與策略

備課天地

作者:蔣劍秋

筆者有幸觀摩了蘇、浙、京三地三位特級教師同課異構散文名篇《珍珠鳥》,感佩於名師解讀、分析文本的藝術,試圖從課例入手,把握文本分析的構成係統,探尋文本分析的有效路徑和基本策略。

一、對主題的精致思辨,向精微的審美價值生成

對主題的解讀,關鍵看教師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即想通過文本引導學生建構怎樣的審美價值。在三位特級教師的課堂上,我們分別看到了不同風格的對主題的解讀。

A:善用比照頓悟“美”

師:詩中的畫眉鳥與文中的珍珠鳥相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生:畫眉鳥是林中鳥,珍珠鳥是籠中鳥。

師:你們喜歡鳥兒天天關在籠子裏嗎?為什麼一位大作家偏偏要讚美籠中生活的珍珠鳥呢?有什麼疑惑要問馮爺爺嗎?

生:馮爺爺,你為什麼要將鳥養在籠子裏呢?

師:馮爺爺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人與人之間沒有信賴,朋友、夫妻、父子之間都不敢說真話。那樣一個年代人們的心靈會想什麼呢?馮爺爺想表達什麼呢?

生: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信賴。

師:珍珠鳥那麼信賴我,以至於寧可生活在籠中也不願飛出去,這就是我們希望的美好境界嗎?最近老師看到了一部影片《狐狸和女孩》,請看結尾!(複述情節)

B:整體概覽巧點睛

師:這是屬於馮驥才生活之書中的某一個篇章,從這個篇章中,馮驥才讀懂了什麼?讓我們拿起筆,將這句話認認真真地摘抄在課題旁邊。(生摘抄“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這句話中的“美好的境界”指什麼?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個自然段描寫的是最最美好的境界?(生瀏覽查找,鎖定第13自然段)

師:為什麼說這是“美好的境界”?

生:鳥睡在人的肩頭,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美好境界呀!

C:角色轉換促反觀

師:能不能代表馮驥才接受一下我的采訪?當鳥兒在您的肩頭熟睡時,您什麼心情啊?

生:被信賴的感覺真好。

師:您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您對“信賴”這個詞的理解?

生:相信依賴別人。

師: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您是怎麼得到它的信賴的?

生:給它安全感和自由。

師:珍珠鳥信賴您之後,產生了美好的境界,動物與人之間是這樣,人與人之間呢?

生:不互相欺騙,以誠相待;相互信賴,相互付出。

在上麵教學片段中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三位特級教師的不同魅力。A老師用比照閱讀引出了“林中鳥”與“籠中鳥”的話題,讓兒童的語文學習從單一文本拓展開去,拓展的不僅是文字,更有自由的思想在生成。B老師解讀出的主題是“不可思議的美好境界”,他遵循“整體概覽,局部精讀”的原則,以摘抄作為策略,迅捷精準地將課文主題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觀。C老師以角色轉換促成反觀,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梳理課文內容,並融進生活體驗,自然生成了對“信賴”的理解,掌握了如何“創造信賴”的藝術。由此可見,同一個文本,對主題的解讀可以是多元的,由此生成的審美價值也是豐富的。“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那“一瓢水”,能給學生滋養就足矣。

二、對形象的精致思辨,向精微的藝術表達生成

在敘事性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的重心。在《珍珠鳥》一文中,小珍珠鳥就成了作者傾力描摹的“形象”,作者借助小鳥形象的塑造來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審美意識。解讀小鳥形象,無疑是透析作者表達藝術的重要通道。三地特級教師,在解讀時各有側重,彰顯各自風格,處理靈動圓融,頗見功力,最終又都將形象分析的方法揭示,視為解讀的統一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