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 2)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例展台

作者:荀愛雙

一、理解“厄運”路艱辛

1.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人,了解了一本書,感悟了一個信念。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文本,走近這位可敬的老人,去感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2. 有人說過,幸福的感覺是相似的,可不幸卻各有各的味道,對於文章主人公談遷來說,他的厄運又是什麼呢?

3. 為什麼一部書稿被偷就是慘遭厄運?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探究相關語句,去體會書稿的非同尋常。

4. (出示:經過20多年的奮鬥,6次修改,談遷終於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從一個個有生命的數字中,你掂出了什麼分量?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飽含了談遷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喜悅,你能讀出其中的情感嗎?

5. (出示: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幹糧走了一百多裏路。)“一點”和“一百多裏”兩個數字的對比,你體會到什麼?你覺得值嗎?“一點史料”和“400多萬字”兩個數字的對比背後,你又發現了什麼?

6. 是啊,編書難,編史書更難,就是這樣一本用生命寫成的書,轉眼之間卻化為烏有。對此時風燭殘年、體弱多病的談遷來說,何嚐不是厄運當頭、致命的打擊呢?

7. 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麵對厄運,談遷又是怎麼做的?

(1)(出示: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隻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他不思茶飯,又在思什麼?夜難安寢,到底又在想什麼?

(2)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兩行熱淚,到底流的是怎樣的淚水?讀著辛酸的文字,此時的你最想說什麼?

(3)請你設身處地想象感受談遷的境遇,再讀讀這段文字吧!

8. (引讀)“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並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是什麼讓他從厄運中掙脫出來?又是什麼支撐著他從頭開始?

9. 對,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讓他重新站了起來。讓我們一起用堅定、毫不動搖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扣住一個個沉甸甸的數字,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誦讀感悟,使文本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領悟與語言精煉表達地把握有機融為一體,達到言意兼收的理想境界。

二、品味“打不垮”誌彌堅

1. 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找出最能觸動你心弦的文字,在旁邊批注你的感受,去感悟這位可敬老人“打不垮”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