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鞋匠的兒子》教學片段及點評(3 / 3)

生:我開始讀林肯的話,以為這是林肯在反擊那位傲慢的參議員。但細細讀來,覺得“非常感激”是林肯的真心話,因為是那位參議員的“希望”,使他想起了過世的父親。

生:“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認為這裏的“永遠”是一種承諾,表示以後也不會忘記,是林肯對過世父親的深深敬意。

生:“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理解這個“永遠”是一輩子的意思,是林肯終生不變的做人信念。

生:“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我認為這裏的“永遠”,既表達了林肯對鞋匠父親的無限敬仰,也表明林肯做總統追求的是像父親做鞋匠那樣。

師:理解很深刻,林肯真情的話語,讓我們深受感動;再看看,參議員們又是怎樣從“大笑”陷入“靜默”的呢?(板書:靜默)

生:我認為,是林肯的真情話語感動了他們。

生:我認為,是林肯的講話,讓他們感到羞愧。

生:看著林肯鎮定的眼神,文中那個“等”字特別讓我感動。

師:(驚喜)哪個“等”字?

【點評】看似隨口一問,卻使波峰凸起,助推閱讀思考登上一個新的“製高點”。

生:參議員們為能羞辱林肯大笑不已,而林肯卻“等到大家的笑聲停止後”才說話。我覺得這個“等”了不得。

師:你有一雙發現的慧眼,可謂“讀穿一個字,引發無限情”。好一個“等”字了得,“等”是寬容,“等”是尊重,“等”是堅強,“等”是智慧,“等”是力量。看,林肯摯情至理的話語,讓大笑不已的參議院員入——

生:(齊)一片靜默。

【點評】參議員從“大笑”變為“靜默”,這個變化是閱讀理解上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這一片段的教學,李老師將教科書編者精心設計的課文後“2、3”兩道習題,有機融入閱讀教學過程,有序、有效地組織“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首先,出示“林肯的話”,讓學生精心研讀、自我體悟、小組合作,充分調動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性;接著,班級交流,講心得,談發現,尤其是“等”字的教學,可見學生閱讀鑽研的深度,也體現了老師的教育機智。師生智慧的交彙碰撞,使課堂教學漸入佳境,學生親曆閱讀過程,真切地感受到:林肯話語透發出的卓越智慧、博大胸懷、人格魅力;參議員由“大笑不已”到陷入“一片靜默”,實為情理之使然。

【教學片段三】

師:同學們研讀課文,感受到了參議員們從“大笑”到“靜默”的態度變化,但是參議院的“嘲笑聲”又是怎樣化成“讚歎的掌聲”的呢?請細細品讀課文第3、4自然段,合作研討,看看林肯是怎樣講的?參議員們又有怎樣的感動?

生:我覺得“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這個“轉頭”動作看出林肯有禮貌、很大度,談父親為他的家人做鞋子的事,讓人感到很親切。

師:會聯想,從一個細微的動作,讀出人物的寬容大度。

生:林肯講到從小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還願幫那個參議員改正不合腳的地方。我想,那個參議員此刻一定會感到愧疚。

師:學會了體驗,這就叫“推心置腹,草木有情”。

生:林肯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任何人都一樣”,“盡可能地幫忙”,我想所有的參議員也會被感動的。

師:參議員們都被感動了,此時此刻,林肯最不能忘懷的是什麼?

【點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的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李老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情感發展趨勢,以“此時此刻,林肯最不能忘懷的是什麼?”將參議員們的“感動”引向林肯自身的“激動”,火候點撥,恰到好處。

生:最不能忘懷的是他偉大的鞋匠父親。

生:最不能忘懷的是父親無人能比的手藝。

生:最不能忘懷的是自己做總統,也不能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師: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林肯深深懷念過世的父親,不禁“流下了眼淚”,參議院響起了——

生:讚歎的掌聲。

【點評】把書讀活,循文入境,是這一片段教學的一個鮮明特點。課堂上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徜徉於字裏行間,咬文嚼字,細讀慢品,體悟人物的一言一行;小組合作、班級交流,教師因情把脈,順勢點評,學生邊讀邊品,一步步走進文本。從關注“轉頭”動作——探究“眼淚”情結;從“循文明象——入情入境”,心與心溝通,情與情互動,化遙遠為咫尺,變平麵為立體,觸摸情感脈搏的跳動,體驗“嘲笑”化為“掌聲”的場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