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允許孩子犯錯誤,是對孩子成長時期的一種肯定,對孩子改正缺點的願望和行動予以充分肯定。當孩子有錯時,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講道理,同時也要允許孩子辯解,說出自己的理由。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更多的時候,家長們看到許多孩子缺乏責任心,做事磨磨蹭蹭,主要是心存對爸爸媽媽的依賴之心。這使得他們做事沒有毅力,缺乏自家長控製的能力。孩子渴望父母的支持和鼓勵。這時父母的及時引導就會使一個不良行為消失,同時將伴隨著一個好習慣的誕生,要做到獎罰結合。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正麵的信息,喜歡被表揚被認可,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責罰過重,打罵並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恰恰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
如今麵對各種誘惑,孩子們往往會有許多的困惑,這讓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全心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中。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長此以往,便會養成虎頭蛇尾、拖拖拉拉的不良習慣,從而自信漸失、鬥誌漸失。家長在此時的教育要慎重,稍有不妥,就會適得其反。聰明的父母一定會用自己的行為來感染孩子,決不是嚴厲的指責和命令。
現在的孩子往往依賴於父母,在孩子的依賴中,家長們對孩子的所有特殊關照都化作一個個沉重的期望和壓力,向孩子鋪天蓋地壓來。使孩子活的十分疲憊,就產生了逃避的心理。因為,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更多的注重孩子的學習教育,這是一種思維的誤區。
聰明的父母不會再用指責與命令來教育孩子,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家長應嚴格要求自己把一切盡量做好,今天的事今天做,決不推到明天。家長的好習慣深深影響著孩子,這對孩子是非常好的促進和鞭策。孩子與家長可以在這樣一種互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教育過程中,有的家長深深的體會到:把孩子培養成一名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孩子,首先要從自身做起。
無聲的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被理解。所以隻能在培養孩子毅力的過程中才能實現。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們耐心與孩子做好心靈的溝通。以身作則,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禪意父母
長大不容易,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和理解,在家庭教育的很多方麵家長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也是自家長完善、提高、進取的過程。作為父母家長們必須注意教育方法,一定堅持和孩子做朋友,加強溝通;隻有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才能擺正和孩子的關係;一定要作孩子的朋友,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使孩子明確學習目的,奮鬥目標,定會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無阻,搏擊風浪,勇往直前。當家長做到了,孩子自然就做到了。
做個傾聽孩子心聲的好父母
洞山禪師感覺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了。這個消息傳出去以後,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連朝廷也派人急忙趕來。
洞山禪師走了出來,臉上洋溢著淨蓮般的微笑。他看著滿院的僧眾,大聲說:“我在世間沾了一點閑名,如今軀殼即將散壞,閑名也該去除。你們之中有誰能夠替我除去閑名?”
殿前一片寂靜,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辦,院子裏隻有沉靜。
忽然,一個前幾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排師麵前,恭敬地頂禮之後,高聲說道:“請問和尚法號是什麼?”
話剛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來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聲斥責小沙彌目無尊長,對禪師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彌無知,院子裏鬧哄哄的。
洞山禪師聽了小和尚的問話,大聲笑著說:“好啊!”現在我沒有閑名了,還是小和尚聰明呀!於是坐下來閉目合十,就此離去。
小和尚眼中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止不住流了下來。他看著師父的身體,慶幸在師父圓寂之前,自己還能替師父除去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