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知會
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在雲遊中來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
這家人對他們非常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老和尚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小和尚問為什麼,老和尚答道:“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他們。他們自己則在地上鋪了些稻草睡下。第二天一早,他們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原來他們惟一的生活來源,那頭奶牛死了。小和尚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和尚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和尚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和尚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老和尚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麵堆滿了古代人藏於此地的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是來召喚農夫的妻子的,我沒有辦法,隻好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事確實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在生活當中,有的孩子就是那個小和尚,而父母就是那個老和尚。作為父母,你是否告訴孩子你處理每一件事的真實用意呢?或者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愛呢?愛也需要溝通,溝通了才能知會,知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化作行為的動力,精神的火把。
愛的表達有很多種,父母不必總把愛掛在嘴上。然而,經常陪伴孩子卻是必須的。詢問孩子的需要,觀察他們的變化,撫慰他們的傷痛,糾正他們的錯誤。和孩子建立一種關愛與信任、尊重與理解的關係。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肢體比語言的作用更大。善於運用身體語言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是睿智的。肢體語言形式多樣,且含義豐富而深刻。比如父母可以深情而熱切地親吻孩子,讓孩子嗅到自己的氣息,使得孩子感到安全和幸福;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擁抱,讓孩子聽到自己的心跳,叫孩子產生無限的依戀和信任;也可以輕柔地撫摸孩子的頭發,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體溫,使得孩子感覺被接納和有依靠。與孩子交流時目光要盡量保持平行,視線和孩子同一個高度,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聽他們說話,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爸爸媽媽心裏很重要。當然,表達愛的方式還有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為了把愛銘刻在孩子的心靈中,把愛變成孩子成長的陽光雨露,滋潤孩子的心田,使他們能夠枝繁葉茂。
如果你真心愛自己的孩子,就用孩子所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孩子。因為孩子還小,過於複雜或含蓄的方式孩子很難理解,在父母的引導下,也同時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愛。
禪意父母
中國有句古話叫:“愛之深,責之切。”長久以來,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表達,似乎就是以規則的維護者、權威的身份等高高在上的形式出現。然而作為孩子,特別是幼童,則更希望看到父母的親切的笑臉,得到嘉許、體諒與無條件的支持。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用不著藏匿,因為它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讓孩子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是他們最忠實的夥伴,最親近的導師,是生命中不可替代、不能缺少的依戀。告訴孩子們,我們愛他們,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聲音,用我們的表情,用我們的身體,用我們生命的全部。
寬恕是改過自新的空間
夢窗國師有一次搭船渡河,當船正要開航離岸時,遠處來了一位帶著佩刀拿著鞭子的將軍,大喊道:“等一下,船夫!載我過去!”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開行,不能回頭了。”
船夫也大聲回答說:“請等下一班吧。”
這時,夢窗國師說道:“船家,船離岸還沒有多遠,給他個方便,回頭載他過河吧!”
船夫看到是一位出家師父開口求情,就把船開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那將軍上船以後,拿起鞭子就抽打了站在身邊的夢窗國師一。下,嘴裏還罵道:“和尚!走開點,把座位讓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