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風雨,是明天的養分,今天的坎坷,通往明天的坦途。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把什麼都放在對未來的期盼上,未來有未來的任務,今天永遠是最美好的時刻。
沒有誰可以吃到明天的月餅,也沒有誰會在明天的陽光下呼吸。我們永遠生活在今天。隻有把握好今天,我們的生活才會永遠美好。
禪意父母
把握好今天,就把握好了未來,不要讓孩子養成把什麼都寄托在明天的習慣和思想。也要讓孩子學會欣賞今天,接納今天,珍惜今天。一切都在今天失去,一切也都在今天收獲,快樂和痛苦,都要坦然麵對,勇敢接受。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也就把握了未來。那麼,你的今天就會美好,你的記憶,就不會有遺憾。
尊重他人的思想和理論
一大早起來,寺院門口就吵鬧不休。玄素禪師前去詢問,了解到原來是一個屠夫想要進寺燒香拜佛,但是寺裏的僧人嫌他滿手血腥,不肯讓他進殿,於是雙方就在那裏發生了爭執。
玄素禪師看到了這個景象,立刻阻止了眾僧人。他問道:“何事在這裏吵鬧?”
旁邊的僧人說道:“這個屠戶每天殺豬宰牛,雙手沾滿了血腥與罪孽,怎麼能讓他玷汙了佛門清淨!”旁邊的人也附和道:“每天晚上,他家裏就會傳來豬狗牛羊的哀叫聲,聽得人心煩,讓人無注人睡。像他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到這裏來呢?”
玄素禪師說道:“你們這樣說就不對了,他身為屠夫,為了生計被迫屠宰生靈,一定於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仟悔。佛門為千方善人而開,也為度化千方惡人而開。”
屠戶滿麵感激,來到禪師麵前說:“方丈慈悲。我殺率太重,於心不安,於是我想要請方丈和各位法師到我家裏去,我準備在家裏辦齋供養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們全家齋戒沐浴三日,懇請各位光臨寒舍,助我完成這個心願。”
眾人聽了他的話,紛紛滿臉烏雲,搖頭不止。玄素禪師卻用微笑化解了烏雲,他說道:“在佛麵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隻要與佛有緣,就可度他,佛門慈悲,不會舍棄任何人。”
自負與自卑都不是健康的心態,自負與自卑相似,都是源於對自己的不正確認識。它們所不同的是,自負者是過高地評價自己的能力,他們仿佛通過放大鏡來看自己的長處,甚至視缺點為優點,而在看別人的時候,卻用顯微鏡來看別人的缺點,總是容易貶低他人的優點,誇大對方的不足。
自負者往往特別傲慢,趾高氣揚。他們一般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的關係自然疏遠。自負者一般看不起別人,目中無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自負者往往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他們為自己製定過高的目標,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去承擔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容易遭受失敗的體驗。
驕傲的人,仰臉看天,就難免會有失足,會給自己造成傷害,給他人造成傷害。孩子認為自己比誰都強,隻看到了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拿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因此,成為狂妄自大,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的人,他們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驕傲自大必然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驕傲自大的孩子常會把自己形成與外界的隔膜,這使他們的心胸變得很狹窄。他們雖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往往沒有切實的理想和誌向,滿足於眼前取得的成績。而且,他們往往看不到別人的成績,忽視他人的複出。驕傲自大的孩子會壓抑貶低身邊的人,排斥其他的朋友,因為他們不能做到平等相待,不能考慮他人的感受,而是以目空一切的態度對待人或喜歡指揮別人。驕傲自大的孩子沉浸在自我的內心感受中,當他遭到失敗和挫折時,又會很容易的從驕傲走向悲觀、自卑和自暴自棄,進而全麵否定自己的一切,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
孩子抱有自負心理使他拒絕成長的開始,父母應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克服自負。要幫助孩子學會積極正確地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自我認識會受到成人評價的極大影響,這就要求父母在進行評價時要客觀、全麵。鼓勵孩子固然重要,但也要正確的評價自己,客觀的認識自己,不能隻看到其優點,更要指出其缺點。對優點的表揚要適度。在認識缺點時,要客觀準確,要讓孩子感到希望。
父母應指導孩子學會欣賞他人,欣賞他人的長處,這樣就會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學會寬容、學會傾聽、尊重與理解他人、關心愛護他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