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和理解可以克服自負,在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中,寬容是很重要的品質。寬而能容,就會彙百川成大海,聚塊壘成巨丘。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以大度為懷,可以這樣說,但凡能與同學、朋友相處融洽的孩子,必定是豁達開朗的人。
學會讚揚,學會欣賞,當孩子跳出狹隘的自我圈子,自負心理也就會悄然隱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挫折教育”也有助於孩子,客觀的認識自己。父母可對自負的孩子,根據他的自負情況,提出更高要求,安排難度更大的任務,讓其遭受挫折,品味失敗,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
禪意父母
驕傲是失敗的開始,孩子出現驕傲自大的壞習慣往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有時也是他人不切實際的讚美造成的。作為父母應該耐心地教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既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又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會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腳踏實地的向前走。作為父母還需要規範孩子的行為,督促他們改正驕傲自大的壞毛病,並加以訓練和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他才會成為受到大家的歡迎的人。
記取教訓
善靜和尚27歲的時候,棄官出家。他去樂普山投奔元安禪師,禪師令善靜管理寺院的菜園,在勞動的過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內一位僧人認為自己已經修業成功,可以下山雲遊了,於是就到元安禪師那裏向他辭行。當然,下山是要等到禪師的批準的。
元安禪師聽了僧人的請求,笑著對他說:“四麵都是山,你往何處去?”
僧人無法想出其中蘊涵的禪理,隻好轉身回去。
那僧人無意中走進了寺院的菜園子。
善靜正在鋤草,看見僧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就驚訝地問:“師兄為何苦惱?”
僧人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善靜馬上想到“四麵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難”、“層層障礙”。元安禪師實際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決心。可惜,僧人參透不了師父的旨意,於是笑著對僧人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意思是:隻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無法阻擋。
僧人於是就來到元安禪師那裏,對禪師說道:“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
僧人以為師父一定會喜笑顏開地誇獎他,然後準他下山。誰知元安禪師聽後,先是一怔,繼而眉頭一皺,兩眼直視僧人道:“這肯定不是你擬的答案!是誰幫助你的?”
僧人見師父已經察覺,於是隻好把善靜和尚的名字說了出來。
元安禪師對僧人說:“管理菜園的僧人善靜和尚,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多學著點吧,他都沒有提出下山,你還要下山嗎?”
人無完人,太陽還會有黑子。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翻了錯誤不可怕,但要做錯了事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那就可怕了,不僅自己永遠也不會得到提高,還會傷害到很多人,最後眾叛親離。如果做錯了事,能夠積極地從自身尋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那麼,這個人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他就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所以說,在孩子做錯了事,我們要讓孩子養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習慣,就會成為生活的經驗,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小張亮今年剛上初中,開始時還不錯,但不知為什麼卻忽然迷上了網聊,經常到網吧聊天,不僅學習成績下滑,人也開始變得懶惰。張亮父母發現後並沒有立刻責罵孩子,而是夫妻雙方坐下來做自我檢查,尋求孩子變化的多方因素。原來,張亮的父親最近剛剛下崗,心情比較煩燥,經常發脾氣,家裏原來溫馨平和的氣氛被打破了。母親因為理解丈夫的心情和處境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丈夫身上,希望能夠幫助丈夫盡快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不然,家裏的經濟來源隻能依靠她一個人的工資,孩子將來上學的學費也沒著落。而隻一切,張亮的父母都沒有告訴張亮,小張亮感到自己被父母忽視了。張亮父母找了一個時間同張亮談了家庭的變故以及沒有告訴他的用心,希望他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情,也檢討了自己的不對,張亮哭了,告訴父母自己再也不會上網吧去了。
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錯後父母如何正確引導。是推一把還是拉一把。為了避免孩子少出錯,父母可以與孩子訂立生活學習的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的,要讓孩子對某件事負責到底,有責任心,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要安排孩子適當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參加相應的公益活動,一方麵可以使孩子在幫助他人的同時,獲得他人及社會對他的肯定;另一方麵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並從中得到樂趣,從而逐步建立起對社會的責任心。
要孩子勇於承擔責任,不推諉責任,告訴孩子遇事要先從自身找原因,不要總找別人的錯。就會鍛煉出孩子做事情的認真態度。
禪意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