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這樣,軍官當中便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吹了。
“不吹了就像我吹一樣,是我隨意的事,需要爭得別人同意嗎?”拉賈迪答道。
那位軍官則氣衝衝地威脅他說,要是他不馬上吹響他的長笛,那麼他就不客氣了,將他扔進河裏去。
拉賈迪擔心如果那位軍官真的這樣做的話,會嚇著那些貴婦人,於是他強忍怒氣再次吹響他的笛子。隻要對方要聽,他便不能停下來。
他直至吹到他們離去,當他們離去的時候,拉賈迪就一直尾隨著讓他很丟麵子的軍官,到了傍晚時分,當他看到那個曾經對他無禮的軍官,正獨自一人走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時,便朝著那個軍官走了過去,冷冰冰地對他說道:“今天,我之所以聽從你那野蠻的要求,隻是為了避免引起我的同伴與你的同伴的不快,現在為了令你真正明白,一個紳士也是會和一個披著軍服的人一樣有勇氣的,明天一早,我希望你準時在此,我們決鬥一場吧,不過不要讓其他人在場,搏鬥隻是在我們之間進行。”
除此之外,拉賈迪還進一步說,他們之間的分歧,隻能夠依靠手中的劍來解決。對於這些條件,那個軍官則完全表示了同意。
第二天早晨,在約好的時間,這兩個決鬥者來到了指定的地點。軍官正在準備走向決鬥的位置,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拉賈迪舉起槍瞄準了他。
“你要做什麼!”軍官問道,“你要違反決鬥的規則嗎?”
“不是的!”拉賈迪說,“但是,我有我的決鬥規則,你必須要在這兒跳一刻鍾的舞。否則的話,你就會成為一個死人。”
對方看到拉賈迪如此的暴怒,如此的堅決,沒有辦法,隻好屈服了。
當軍官跳完舞的時候,拉賈迪說道:“昨天,你違反了我的意願,逼著我吹長笛;所以,在今天,我要違反你的意願,強迫你來跳舞。現在,我們兩個人的事情都以娛樂的方式結束了。”
閱後警言:
無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他失去了尊嚴,或者沒有尊嚴,那麼,即使他有數不盡的財寶,量不到邊的土地,他在人生中也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人的尊嚴就是對人的名份的承認,如果沒有尊嚴就等於沒有人的名份,當然人生也就無意義。
你送寬容給別人,別人把尊敬送給你
哈佛故事:
早年的林肯出言尖刻,有一次甚至鬧到了與人決鬥的地步。後來,他接受了教訓,時常地告誡自己在非原則問題上,盡量避免與別人爭執,按他的話說:“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與它衝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傷了,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於事,得不償失。”
林肯的身材瘦高,腿也顯得比別人長。一次,有位自命不凡的同事不無譏諷地問林肯:“一個人的兩條腿應該有多長?”
對於同事說此話的寓意,林肯心知肚明,但他還是平靜地答道:“我認為它至少要能把胯與腳連接得上。”
林肯得體的讓步,不僅避免了無益的爭端,還顯示了自己的大度,使對方覺得十分地尷尬。直至他當上總統以後,他當初的這番話被人們引為美談。
詩人惠特曼也曾碰到過不懷好意的挑釁。有一天,他在公園裏沉思。不料,在一條隻能通過一個人的狹窄過道,遇到了那個曾把他的作品貶得一文不值的批評家。他們麵對麵地站著。
那個批評家十分傲慢,把頭一昂,毫不讓步地說:“對一個傻子,我決不讓路!”
惠特曼微笑著說:“最大的傻瓜就是讓雙方都耽誤行走。”然後,自己站到一邊。
閱後警言: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記在旁觀者的眼裏和心裏。旁觀者也最能正確地判斷出都處於不理智的狀態中的人的行為,有時,你認為在與對方的爭執中占了便宜,但你卻失去了尊敬,而有時你主動吃了虧,放低了身價,但你在公眾麵前卻能獲得尊重。
如果還有光和熱就用來溫暖人間
哈佛故事:
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是一位盲啞聾人。1936年的10月,海倫·凱勒的老師蘇利文因病去世了,這一噩耗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素來堅強剛毅的海倫·凱勒幾乎快要崩潰了。
蘇利文的去世之所以能對海倫帶來如此強烈的影響是因為海倫·凱勒生下來不久,因一場大病變得又盲又啞,根本無法接受正常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