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格夫洛伊死後的幾個月,東西德回歸統一,這道侵染著柏林人無辜鮮血的高牆被推倒。此時此刻,人們想起了格夫洛伊被殺事件,於是亨裏奇遭到起訴,死者家屬要求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在法庭上,亨裏奇的辯護律師辯護說:“作為一名軍人,執行命令是他的義務和責任,他別無選擇。”聽了辯護律師的陳詞,控告方和主張起訴亨裏奇的人雖然痛惜格夫洛伊的死,但似乎也無法找到亨裏奇有罪的證據。
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時候,法官西奧多·賽德爾麵色嚴峻地對辯護律師進行反駁,他說:“一名軍人,不執行上級命令固然是有罪的,但是,射擊不準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和有同情心的人,誰都知道這道高牆意味著什麼,也知道翻越高牆的人在做什麼。他們不是間諜,更不是叛國,他們不過是去探望自己的親人,去尋找更美好的生活!此時此刻,在你舉槍射擊時,你完全可以把槍口抬高一點點,這是你應該承擔的良心義務!”
聽了法官賽德爾的這一段話,整個法庭都仿佛凝固了,人們隻聽得到沉重的呼吸和彼此的心跳。整個世界都一片肅穆。
接著,賽德爾飽含深情地說:“在這個世界上,除法律之外,還有良知和正義。當法律和良知產生衝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尊重生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
聽到這裏被告人亨裏奇悔恨的眼睛裏噙滿了淚水,胸口劇烈地起伏著。他走向格夫洛伊的家人,跪在他們麵前真誠地說道:“對不起,我錯了。”
最終,法庭以亨裏奇因故意殺人罪判處三年半有期徒刑,且不予假釋。一起頗受爭議的殺人案,就這樣在一片感動人心的靜默中落下帷幕。
閱後警言:
在這個世界上,除法律之外,還有良知和正義,為了良知而違反了法律,為了法律而泯滅良知都不是可取的,但在這對矛盾當中總會能找到解決辦法的,這是我們極有必要深思的一個問題。千萬不能丟掉了自己的良知。
對自己的情義應有一個合適的界定
哈佛故事:
理查德是一家外貿公司的老板。他身邊的助理兼翻譯,是他上小學時的同學,自他請這個同學到這裏工作以來一直合作得很默契。但他發現這個同學雖然能力可以,但比較感情用事,他擔心這會讓他在工作中出問題,到時候他處罰起來會很為難。
果然,讓他擔心的情況發生了。一次,理查德在和德國外商談一筆出口生意時,遲遲不見同學的身影,因為自己不懂德語,隻好請求對方等待一下。以守時著稱的德國人因他們不守時,而懷疑他們的其他方麵信用問題,決定放棄合作。
為了此事,理查德抱怨同學說:“你知不知道因為你遲到,讓我損失了多少美元?”
這位同學也果然如理查德所預料的一樣回答說:“我的女朋友突發急病,我必須送她去看大夫!”
“看大夫不是還有其他人嗎?”
“可她是我的女朋友,她隻希望我送她去!”
“可你有工作!你完全可以談完這筆生意再去看她!”
“而且,你們還沒有結婚,賺大錢的機會不是天天有的!”
“錢可以慢慢賺,可感情的遺憾是沒法用金錢來彌補的啊!”
對於這位同學的執迷不悟理查德這次痛下決心,給了他取消年假和減發當月薪水40%的處罰。因為好的管理者對下屬就是要一視同仁,他也知道這麼做肯定會傷害到兩個人的交情,但他也怕自己因為感情失去了應有的決斷力,在今後經營中失去應有的原則,所以最終決定以處罰這個朋友來警示下屬,也作為他戰勝自我的標誌。
而他的那位同學本以為理查德不會不給他麵子,因為他知道理查德是一個很重朋友情義的人,既然如此,這點損失又算什麼呢?所以,當處罰決定下達的時候,他感到無比的震驚和憤慨。但當他冷靜下來時,想想如果站在對方的角度,這樣做並不為過。他跟隨朋友多年,也深知經商的不易,因此最終還是理解並原諒了理查德。
不過他知道,如果自己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那會再次讓朋友為難,於是他主動提出了辭職。
閱後警言:
尊重朋友,看重情義是一個人的美好品德,但講求情義也要講求分寸,不能因私人間的情義而損害公眾和他人的利益,也不能把個人情義帶入工作中做為與上司或組織違反有關規定的資本和籌碼,要做到原則至上,講情義,但要為情義的使用限定一定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