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3)(1 / 3)

拉賈丹的妻子提醒他:“難道你不需要為自己的家庭考慮嗎?如果明年再遇到幹旱,那該怎麼辦?”拉賈丹告訴妻子:“《聖經》上說,施予會得到回報,上帝不會拋棄我們的。”

第二年,上帝似乎聽到了災民的禱告,賜給了人們一個難得的大豐收。因得到拉賈丹的救助而免遭饑餓的人們,在收割完畢之後,都聚集到他的身邊。一位長輩說:“在最困難的時候,你把糧食借給我們,救了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們可能已經餓死了。現在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歸還你的糧食,並對你表達我們的謝意。”

“另外,我還要誠實地告訴你一件事,當初,我們有十幾家人在一起商量,如果我們實在挺不過這個難關的時候,就去你這裏來借,如果你不借,就……好了,不說了,你讓我們很感激,我們永遠也忘不了你的恩德。”

“朋友們,我現在不需要糧食,”拉賈丹說,“今年我也同樣獲得了大豐收,我的糧食已經足夠多了。如果你們的糧食吃不完,就去幫助那些仍然處於饑餓中的人們吧,他們才是此刻需要糧食的人。”

閱後警言:

這個故事中的拉賈丹是一個大善人,也更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在現代社會,沒有絕對封閉的區域了,一方有難,八方援助,如果我們有能力的話,為何不主動一些伸出援手呢?這樣做,既幫助了別人又贏得了人們的讚譽,相反,你趁火打劫,在發不義之財,即使目的達到了,你也會被人們所唾棄。

幸運隻配好人獲得

哈佛故事:

有一位賢明的國王,他很為國內的一些自私、不負責任,隻愛事事抱怨的風氣而憂慮。

他說:“如果每個人隻抱怨或者期待他人幫自己解決問題,那麼長此以往,國家就不可救藥了。”

一天,國王叫人把一塊大石頭悄悄放在一條人們的必經之路的路中間,然後躲在一邊觀察會發生什麼結果,以此教育國民。

先是過來了一個農夫,馬車上載滿了穀物。“是誰這麼討厭,把石頭擋在路上,也不知道應該把它搬走。”他邊說邊把馬車轉向,繞過石頭,盡管他不斷地抱怨其他人的懶惰,卻碰都沒碰一下那塊石頭。

過了一會兒,有一位年輕的士兵唱著歌走了過來。他心中還想著自己如何能在戰場上立功晉升的事,直到石頭差點兒將他絆倒。士兵生氣地舉起長劍,咆哮著責罵亂放石頭的人,但他也沒有把石頭移走,而是憤怒地跨過石頭離開了。

幾天過去了,許多人從此經過,卻沒有一個人試圖移走它。

直到一天晚上,一個貧窮的年輕人經過這裏。他看到了這塊石頭,自言自語說:“這麼黑的天,如果有人經過這裏被石頭絆倒可怎麼辦。”於是,他打算把石頭移開。

年輕人開始搬石頭,石頭很大很重,他又非常勞累,移動起來很艱難,但他還是將石頭移到了路的旁邊。可這時讓他驚訝的是,石頭移開之後,下麵竟然有一個坑,坑裏放著一個盒子,上麵寫著一句話:送給挪開石頭的人。年輕人打開盒蓋,裏麵竟然是一整盒的金幣!

當農夫、士兵以及其他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回到他們曾遇到的放石頭的地方,他們開始在附近仔細尋找,希望也能發現一枚金幣,但他們全都失望了。

閱後警言:

一方麵抱怨別人這做的不對,那也不對,這也不做,那也不做,而自己卻遊離於一切事務,特別是公益事務之外,這種人是典型的偽君子。他們把自己裝做一個凡事都負責任的人,其實,他們才真正是不肯負一點責任的人。而社會所缺的和歡迎的是真正任勞任怨肯於付出奉獻的人,這樣的人也多數會與好運相伴。

以死海為鑒

哈佛故事:

巴勒斯坦有兩片海。

一個叫加利利海,一個叫“死海”,這兩片海來自一個源頭——約旦河。但這兩片海的景象卻截然不同,加利利海波光粼粼,沿岸綠色盎然,魚兒在海裏暢遊,漂亮的水花點綴著海岸,海邊的樹木枝繁葉茂,四周圍繞著綠色的田園,到處鳥語花香。

約旦河用山間亮晶晶的溪流造就了這片海。於是海水在陽光下歡歌,人們在海邊建造房屋,過著快樂而幸福的生活。

而另一片海叫“死海”,在死海邊上一切都是光禿禿的極度的荒蕪,海裏沒有魚,岸上沒有鳥,沒有樹木,沒有飄舞的樹葉,沒有婉轉的鳥鳴,沒有人生活。水上空氣凝重,不管是人還是飛禽走獸都不喝這裏的水。

兩片海相距不遠,為什麼差別竟如此之大?這不能怪約旦河,注入兩片海裏的約旦河水是一樣的;也不能怪海水下的土壤,它們都是一樣的。